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古诗中鸟的意象(鸟字在古诗文里的意义)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6 19:54 2

本文目录:

古诗中鸟的意象

古诗中鸟的意象

 最佳答案:

      古诗中常见的鸟的意象有很多。

      # 杜鹃

      - 烘托伤春惜春之情:暮春时节,杜鹃啼叫,似在惋惜春光流逝。如苏轼“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以子规啼叫烘托出伤春之感。

      - 抒发乡愁思念之情:其鸣声似“不如归去”,易勾起游子乡愁。像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借子规啼叫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 倾诉悲苦哀怨之情:传说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啼叫至口中滴血。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借杜鹃表达被贬的悲苦。

      - 感慨险峻亡国之情: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子规啼月”烘托蜀道的险峻凄凉;李煜“子规啼月小楼西”,借子规传达亡国之悲。

      # 黄鹂

      - 表达喜悦之情:黄鹂叫声清脆婉转,常用来表现欢快场景。如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日画面,传达出诗人的喜悦。

      - 以乐景写哀情:也有以黄鹂的叫声来衬托哀伤。如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黄鹂的叫声衬托出武侯祠的寂寥冷落。

      # 大雁

      - 思乡怀亲:大雁秋季南迁,春季北归,牵动游子情思。如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借雁归人未归,表达思乡之情。

      - 羁旅愁苦:诗人常借雁表达漂泊之苦。如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以雁声衬托边塞的冷落沉寂,抒发羁旅之愁。

      - 哀鸿遍野:“哀鸿”指哀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如李颀“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 燕子

      - 惜春伤时:燕子春天飞回,秋天南飞,常被当作春天的象征。如韦应物“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借燕子飞翔表现时光易逝。

      - 寄托相思:燕子成双成对,成为爱情的象征。如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以双燕衬托词人的孤独相思。

      - 时事变迁: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常引发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如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鹧鸪

      鹧鸪叫声凄切、清长,音似“行不得也哥哥”,在诗词中是哀怨、凄清的化身。如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借鹧鸪声抒发愁苦与悲愤。

鸟在古诗中几种常见的象征

1 、有抱负和才能 如; 说楚王如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逍遥游里的大鹏,也是这样的化身。 2 盘旋而不得栖息。 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说张国荣象一只无脚的鸟,也是说他一生飞翔无处栖息。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鸟字在古诗文里的意义

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青鸟象征着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则是志向高远前途光明的代表,而凤凰和孔雀则常常象征着幸福和祥瑞...除此之外在古诗词中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中鸟及其个类也会透露出特定的意象,如“鸟宿池边树”“月出惊山鸟”等描述夜深寂静情境时它透露的是静谧和安静;而当“鸟雀”和“燕雀”两词出现在古诗词中是多象征着志向卑小苟且偷安。如此类情况会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但只要我们深刻体会整首作品的思想背景和整体意境,就一定会对其中个别字词背后所隐含或象征的意思有所觉察和理解.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