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高祖本纪赏析
最佳答案:
我将从《高祖本纪》的内容、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展现其独特魅力。
# 《高祖本纪》赏析
《高祖本纪》出自《史记》,是描绘刘邦及其建立汉朝历史的重要篇章。它不仅记录了史实,更具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内容上看,此篇详述刘邦从一介布衣到开国皇帝的历程。刘邦出身平凡,早期游手好闲,担任泗水亭长时喜欢捉弄官吏,还好酒好色 。他有着非凡的气度与抱负,见到秦始皇出巡,便长叹“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在秦末乱世中,他抓住时机起义,以仁爱、智勇迅速聚集人马。他懂得安民,“诸所达毋得掠卤”,赢得民心,这是他能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原因。在楚汉之争中,他知人善任,坦言“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项羽刚愎自用,有范增却不能用,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写作手法上,司马迁运用对比与互见法。对比项羽与刘邦,在军事行动、对待诸侯策略、用人等多方面展开,如项羽听闻诸侯自立便大怒发兵,刘邦听张良提醒后能转变态度封韩信为齐王,凸显刘邦的谋略与胸怀,揭示楚汉之争结局的必然性。而刘邦的狡诈、虚伪等性格特点,通过互见法在其他篇章体现,在本篇中虽未着重描写,但也有隐约流露,如老父看相后,刘邦显贵却不知老父去处。
谋篇布局上,《高祖本纪》将诸事纷杂的事件处理得整中见乱,乱中见整,毫无痕迹。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展现人物形象与事件,相较《汉书?高祖纪》,虽不似其精练,却更具鲜活感。
《高祖本纪》全方位展现了刘邦的一生,通过多种手法刻画人物,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复杂多面的开国之君形象,也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是研究历史与文学的经典之作。
如果你对赏析的角度、侧重点有新的想法,比如想深入探讨某一写作手法,或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有不同意见,都可以随时告诉我,我们一起完善这篇赏析。
赏析《史记·高祖本纪》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从《史记·高祖本纪》入手,透视《史记》特有的人物刻画艺术。全文从互见法、复笔、笔补造化及论赞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等。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避免了文字重复,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
①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万石张叔列传》)
②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 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淮阴侯列传》)
③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留侯世家》)
④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项羽本纪》)
吴见思《史记论文》中说:“《项羽纪》每事为一段,插入合来,犹好下手;《高纪》则将诸事纷纷抖碎,组织而成,整中见乱,乱中见整,绝无痕迹,更为难事。”这种既有本纪的纲领性,又有列传的生动细致性;既千头万绪,又有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高祖本纪》所独有的。
日人有井范平在《史记评林》中说:“《项羽纪》既极其详,此纪乃简,而意亦备焉。”《高祖本纪》叙事多而不烦,用字简括而明晰。
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对表现刘邦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注释及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翻译:高祖,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姓刘,字季。父亲叫太公,母亲叫刘媪。先前刘媪曾经休息于大湖岸边,睡梦中与神相交合。这时雷电交作,天昏地暗。太公去看刘媪,见到一条蛟龙在她身上,后来刘媪怀了孕,就生了高祖。
原文: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翻译: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像龙一样丰满的额角,漂亮的须髯,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仁厚爱人,喜欢施舍,胸襟开阔。常有远大的志向,不从事一般百姓的生产作业。到了壮年,试做官吏,当了泗水亭亭长,宫廷中的官吏,没有一个不混得很熟,受他戏弄。
爱好喝酒,喜欢女色。常常向王媪、武负赊酒,喝醉了卧睡,武负、王媪看见他上面常有一条龙,感到很奇怪。高祖每次来买酒,留在酒店中饮酒,酒店的酒比平常多卖几倍。等到发现了奇怪的现象,年终时,这两家酒店常折毁帐目,放弃债权。
原文: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原季自爱。臣有息女,原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卒与刘季。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翻译: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车驾出巡)纵任人们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喟然长叹说:“啊,大丈夫应当像这个样子!”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相友好,为了躲避仇人到县令家做客,因而迁家到沛县。沛县中的豪杰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萧何为县里的主吏,主管收礼物,对各位贵客说:“礼物不满一千钱的,坐在堂下。”高祖做亭长,向来轻视那些官吏。于是欺骗地在名刺上说“贺万钱”,其实没有拿出一个钱。名刺递了进去,吕公大惊,站起来,到门口迎接高祖。
吕公这个人,好给人相面,看到高祖的状貌,就特别敬重他,领他到堂上入座。萧何说:“刘季本来大话很多,很少成事。”(由于受到吕公的敬重)高祖便戏辱堂上的客人,自己坐在上座,毫不谦让。酒席就要散尽,吕公以目示意高祖不要走。
高祖喝完了酒,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少时就好给人相面,相过的人多了,没有一个像你刘季这样的贵相,希望你刘季保重。我有一亲生女儿,愿意做为你刘季执帚洒扫的妻子。”酒席结束后,吕媪生吕公的气,说:“你最初常想使这个女儿与众不同,把她嫁给贵人。沛令与你相友好,求娶女儿,你不答应,为什么自己妄作主张许配给了刘季?”
吕公说:“这不是妇孺之辈所能懂得的。”终于把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她生了孝惠帝、鲁元公主。
原文: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翻译:高祖作亭长时,曾经请假回家。吕后与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有一老人路过,要些水喝,吕后就请他吃了饭。老人给吕后相面,说:“夫人是天下的贵人。”吕后让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人看了孝惠,说:“夫人所以显贵,就是这个孩子的缘故。”
看了鲁元,也是贵相。老人已经走了,高祖正好从别人家来到田间,吕后告诉他一位客人从这里经过,给我们母子看相,说将来都是大贵人,高祖问老父在哪儿。吕后说:“走出不远。”高祖追上了老人,向他询问。
老人说:“刚才相过夫人和孩子,他们都跟你相似,你的相貌,贵不可言。”高祖便道谢说:“如果真像老父所说,决不忘记对我的恩德。”等到高祖显贵,竟然不知道老人的去处了。
史记高祖本纪赏析
在《史记》中,《高祖本纪》是优秀的篇章之一,汉高祖刘邦是司马迁笔下较富个性,血肉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写作这篇传记,体现了一个历史家的非凡勇气和智慧,学习《史记》,应该说《高祖本纪》是较值得我们看重,也较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读的。
《高祖本纪》记叙了刘邦从起事反秦,到楚汉相争,再到统一国家、建号称帝的全过程,对刘邦取得成功的原因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纵观全篇,我们可以看到,刘邦夺取天下绝非偶然,在性格上,他有许多他人无法具备和企及的优势。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意思是: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原文选段: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译文:
高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高祖说:“各位王侯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项羽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本文为其中一篇,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
主旨赏析:
该文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强大和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着决定性的贡献。
此文注入了作者对高祖的赞赏,细节描写非常精彩,不仅画活了高祖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出高祖的一生的人生经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祖本纪
本文推荐:蒙自打捞:https://mengzi.hhxxg.com/dalao/
- 上一篇: 用烟花造句(用烟花造句子怎么造?)
- 下一篇: 简谱 英文(02/1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