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赏析
最佳答案:
我将从诗句出处、意境营造、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赏析,为你展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独特魅力。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赏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短短八字,却将洞庭湖月夜之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夜幕降临,长烟消散,明月的光辉倾洒千里。“浮光跃金”描绘了月光洒在洞庭湖面上,随着水波的荡漾,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如同无数细碎的金子在跳跃 ,充满了动态美,让人仿若看到湖面波光粼粼,熠熠生辉的画面。“静影沉璧”则是静态的呈现,平静的湖面倒映着月影,宛如一块沉在水底的玉璧,圆润而宁静,将月亮的皎洁与湖面的平静完美融合,展现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
从修辞手法上看,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和比喻。对偶使得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将月影比作玉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光的皎洁、月影的圆润,让读者更易体会到那种空灵优美的意境。
范仲淹写此文时,虽被贬谪,但仍心系天下。这两句景语,也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白天的“浮光跃金”充满活力,象征着世间的蓬勃生机;夜晚的“静影沉璧”宁静深沉,或许也暗示着作者内心对宁静与平和的追求。在这一动一静之间,作者借洞庭湖景色的变化,传达出自己复杂的心境,也展现出他豁达的胸怀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写景佳句,让后人每每读来,都能领略到洞庭湖月夜的独特魅力。
还有其他想法,比如想要再增加一些与其他诗词对比的内容,都可以随时告诉我。
赏析“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对仗极为工整。
“浮光”、“静影”作主语,两词均为偏正式合成词。“跃金”、“沉璧”均为动宾短语作为谓语。
用“跃金”来修饰有风时湖面上浮动的月光,用“沉壁”来描绘无风时倒映在湖中的月影,不仅词藻华丽,比喻形象,且意境也极为优美。
岳阳楼记(节选)
宋代:范仲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扩展资料:
艺术手法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