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古诗
最佳答案:
#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他在夔州时期。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身世飘零的感慨。首联以风急、天高、猿啸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萧瑟与长江的壮阔,落木萧萧,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长江滚滚,则代表着历史的长河与无尽的岁月。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多病缠身的悲苦之情。尾联以自己的霜鬓和停杯为结尾,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难与内心的苦恨。
#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宏大、壮美事物的赞叹和敬仰,以及渴望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征服欲,更象征着诗人在人生追求上的高远志向和广阔胸怀。
#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所见,描绘了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的景象,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色,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 《古风?登高望四海》——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此诗作于诗人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全诗感慨朝政昏暗,贤愚颠倒,世路艰险,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之情。
#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精神。诗的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用“千寻”来形容塔的高,夸张地写出了塔的雄伟壮观。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通过听说在鸡鸣时分可以看到太阳升起,进一步烘托了塔的高。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则是诗人的感悟,表达了只要站得高,就能看得远,不被眼前的困难和障碍所阻挡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