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五月五是端午 古诗(02/03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3 06:27 5

五月五是端午 古诗

五月五是端午 古诗

 最佳答案:

      # 那些藏在古诗里的端午记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佳节,不仅是民俗的盛会,更是诗意的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文人墨客以笔为墨,将端午的风俗、情怀与哲思凝于诗篇,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领略端午独特的魅力。

      唐代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开篇便抛出疑问,端午起源于何时何人?随后给出答案,流传至今是为纪念屈原。楚国的汨罗江浩浩荡荡,却洗不尽屈原的冤屈,诗人借江水之空渺,抒发对屈原的深切同情与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也让我们感受到端午与屈原紧密相连的文化渊源。

      说到端午,自然少不了龙舟竞渡。唐代卢肇的《竞渡诗》生动描绘了这一热闹场景:“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诗中,鼓声如雷,船桨翻飞,龙舟竞渡时水花四溅,人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其激烈程度让飞鸟都为之逊色。读罢,仿佛置身于那热火朝天的赛龙舟现场,感受到端午热烈的节日氛围。

      端午的美食,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宋代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提及:“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诗人描绘了端午时节山村的美好景色,石榴花盛开,粽子包成两角,如同发髻一般可爱,艾草插在高高的帽子上,展现出一幅祥和的端午生活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除了这些,端午还有系五彩丝线、饮雄黄酒等习俗。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描绘出女子在端午时,手臂上缠绕着五彩丝线,发髻斜挂着驱邪的符篆,充满了青春活力与节日的美感。

      这些古诗,有的表达对屈原的追思,有的展现端午的热闹,有的描绘生活的惬意。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端午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从字里行间触摸到古人过端午的欢乐与哀愁,体会到端午佳节深厚的文化底蕴 。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