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古诗对联或笑话
最佳答案:
# 谐音古诗
- 《竹枝词》(刘禹锡):
- 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解析:“晴”与“情”谐音,巧妙地表达出女子对男子那种微妙的感情,似有若无,让人回味无穷。
- 《子夜歌》:
- 原文: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 解析:“丝”谐音“思”,“匹”既指布匹,又谐音“匹配”,表现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担忧。
- 《新添声杨柳枝》(温庭筠):
- 原文: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解析:“烛”谐音“嘱”,“围棋”谐音“违期”,女子叮嘱情郎不要误了归期,体现出深深的思念与牵挂。
# 谐音对联
- 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 解析:解缙所作,上联“对锯”谐音“对句”,下联“出题”谐音“出蹄”,充满戏谑与机智。
- 上联: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 下联: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 解析:相传是宰相招女婿时,女婿对的下联,巧妙利用“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的谐音,表达出幸运地得到佳偶,无需媒人之意。
- 上联:莲子心中苦;
- 下联:梨儿腹内酸。
- 解析:“莲”谐音“怜”,“梨”谐音“离”,生动地描绘出内心的痛苦与离别后的酸楚。
# 谐音笑话
- 见鸡而作:从前有个地主爱吃鸡,佃户交租还得先送鸡给他。张三去交租并谈第二年佃田的事,两手空空时地主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拿出鸡后,地主马上改口“不予张三却予谁”。张三问原因,地主说方才是“无稽(鸡)之谈”,此刻是“见机(鸡)而作”。
- 耳朵在此:新上任的山东知县让师爷买两根竹竿。师爷把“竹竿”听成“猪肝”,去肉店买了两个猪肝,店主还送了一副猪耳朵。师爷心想猪耳朵归自己,便塞进口袋。回县衙后知县看到猪肝生气问“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吓得说“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 鸭舌帽:许仙给白娘子买了一顶帽子,白娘子戴上之后就死了,因为他买的是鸭(压)舌(蛇)帽。
- 上一篇: 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三四句赏析)
- 下一篇: 怎么劝导一个消极态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