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玉楼春赏析
最佳答案:
宋祁《玉楼春?春景》
- 上阕描绘春景:从“东城渐觉风光好”起笔,以“风光”二字领起全篇,通过“縠皱波纹迎客棹”描绘水波荡漾的动态美,再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刻画杨柳与红杏的春日景象,一个“闹”字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下阕抒发感慨:“浮生长恨欢娱少”转入抒情,表达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感慨,“肯爱千金轻一笑”进一步强调对欢乐的珍视,“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则以浪漫主义手法,为夕阳举杯,希望它在花间多停留一会儿,将惜春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 整体风格:全词语言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结构严谨,收放自如,通过对春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将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 上阕叙写离别:开头“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直接叙写离别前的情景,通过“尊前”与“春容”的对比,以及“拟把”与“欲语”的层次变化,表现出不忍离别的情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则从具体情事上升到人生哲理,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认。
- 下阕抒发豪兴:“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继续写离别之愁,“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则笔锋一转,以看尽洛阳牡丹的豪兴来冲淡离别的伤感,表现出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 整体风格:此词在伤别中蕴含着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情感表达真挚自然,语言流畅优美,结构严谨,上下片之间既有转折又有对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张力。
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 上阕咏梅:“红酥肯放琼苞碎”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色泽,“琼苞”形容花苞的美好,“探著南枝开遍未”则写梅花未尽开放的状态,“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用对偶句赞美梅花含蓄的香气和无限的情意。
- 下阕写赏梅:“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写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则以邀请友人小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 整体风格:此词委婉含蓄,耐人寻味,通过咏梅和写赏梅,将梅花的形神美和女词人的情意美融为一体,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咏物技巧。
李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 上阕描写宫廷宴乐:“晚妆初了明肌雪”写嫔妃宫女梳妆打扮后的美丽,“春殿嫔娥鱼贯列”描绘宫女们排列整齐的场面,“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则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描写,展现了宫廷宴乐的盛大和热闹。
- 下阕描写曲终人散:“临春谁更飘香屑”写香料粉屑在春风中飘散的情景,“醉拍阑干情味切”表达词人沉醉于宴乐之中的深切情感,“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则以月夜归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
- 整体风格:此词笔法自然奔放,语言明丽直快,艺术描绘生动逼真,情景刻画细腻动人,由喻象中见情思,于浅白处见悠远,充分显示了李煜高妙的艺术功力。
这些《玉楼春》词作,无论是描绘春景、抒发离别之情、咏物还是描写宫廷生活,都展现了词人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创作技巧,是宋代词坛上的瑰宝。
欧阳修“玉楼春”的赏析?
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发端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我觉得你可以适当提取,它写的很好了~
求冯正中《玉楼春》赏析
《玉楼春》冯正中赏析
冯正的《玉楼春》是一首富有韵味和情感的美妙诗篇。此诗以春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整体概述
《玉楼春》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同时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人生体悟。诗中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
二、春日景色的描绘
冯正在《玉楼春》中,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大地的美好景象。从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到春风拂面,无不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春日的景象,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情感表达与人生体悟
除了对春日景色的描绘,此诗还深深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和人生体悟。诗中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四、艺术手法与诗歌魅力
《玉楼春》在艺术手法上也有着独特之处。冯正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诗歌的韵律和音韵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玉楼春》是冯正一首充满韵味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情感和人生体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人生智慧。此诗的语言优美,艺术手法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诗歌。
如何赏析宋祁的《玉楼春》?
【译文】
1. 东城外的景色逐渐变得迷人,春风和煦,波纹轻柔地迎接着客船。
2. 湖面上,绿色的杨柳和翠绿的柳树如烟般茂密,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清晨的寒意尚未完全消散。
3. 红杏花的枝头,蜜蜂和蝴蝶忙碌地飞舞,春天的热闹无处不在。
【赏析】
1.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和生活的热爱。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轻松的语气透露出对春天的赞赏。接下来的句子具体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波纹迎接客船,绿杨柳烟雾般环绕,清晨的微寒中春意已浓。
2. 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词人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欢愉和春天的长久,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
3. 词人宋祁在忙碌的官务中,仍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渴望把握住这短暂的欢乐。他甚至愿意用千金换取一笑,表达了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4. 词中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展现了词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希望能有更多时间留在美好的春光中。这种感慨与晏殊的“闲愁”相似,都体现了对光阴的珍惜。
5. 词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春意闹”的“闹”字,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繁华,还带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个字的使用,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加生动,是词中的点睛之笔。
玉楼春中第一句诗的赏析或理解
《玉楼春》是词牌名,最早源自五代后蜀顾夐的作品。它的词谱中提到,后蜀顾夐的词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等,因此得名。《玉楼春》也被称为《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等。它的结构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含三仄韵,一韵到底。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宋祁的《玉楼春·春景》,其首句为“东城渐觉风光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信步东城,感受到春光越来越美好。
整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卷。词中的“东城渐觉风光好”引出了接下来的景致描写:“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词人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春水涟漪、绿柳轻摆、红杏争艳的春日景象。
接着,词人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他感叹人生短暂,欢愉太少,宁愿不惜千金换取一笑。词人以“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作结,表达了希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愿。
欧阳修的《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和晏殊的《玉楼春·春恨》也都是《玉楼春》这一词牌下的经典之作。欧阳修的词中,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无奈,而晏殊的词则抒发了无尽的相思之情。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体现了他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无论是描绘春景的细腻,还是表达离愁的哀婉,都使得《玉楼春》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上一篇: 即使和也造句(04/05更新)
- 下一篇: 我害怕歌词(04/0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