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赏析
最佳答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冬天,姜夔冒雪访问范成大时,应邀谱曲填词以咏梅花。
结构特点
- 上片:侧重写与梅花有关的美好回忆,与而今的落寞形成对比。起三句回忆过去月下赏梅、梅边吹笛的场景,情致高雅而豪迈。接下来“唤起”两句增加了“玉人”冒着严寒同赏梅花的场景,境更美,而情愈深。“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词人自比何逊,感叹才情同年华一并老去,往昔的豪情风采,曾经相伴的佳人,如今都已不复可寻。末二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又一转折,此刻虽无咏梅的心情,但竹林边的几簇梅枝,把冷香送入宴席之中,把词人的心绪搅起千层涟漪,诗思难以遏止,不得不又重拾“春风词笔”。
- 下片:重在抒发身世之感,在过去和现在相互交织和对比中含蓄道出。换头四句,先荡开一笔,说想要折梅寄远,可叹路途遥远,积雪阻碍,欲寄而不能,于是无限惆怅。接下来“翠尊”两句,继续诉说相思之苦,折梅欲寄而不能,因此对翠尊、红萼伤心哭泣。词人转换了一个角度,说红色的梅花虽然无言,但仍在相忆我与佳人携手赏梅的美好往事。接下来“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两句,顺承上文,回到过去,美好的往事是什么样的呢?是我曾共佳人携手同游西湖的时候,千树梅花盛开,倒映在西湖碧绿的水面之上。何等胜境,何等温馨,以壮语诉柔情,是大手笔!而且词人从冰冷的湖中倒影去写花开热闹的景色,表达了真实的内心感受:当时是无比温馨,在此刻回忆起来,却又无限苦涩,恐怕再也回不去了。结拍“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两句又回到现在,眼前的寒风吹落梅花,花落难寻,旧欢难觅,宛曲不尽,倍极伤心。问“几时见得”,表面上在问何时能再见到梅花,其实是在问何时能够和佳人重逢。全词以疑问结尾,以梅花纷落之景语收束,不尽缠绵之意,余味无穷。
艺术特色
- 咏物抒怀:这首词借咏梅寄托词人的身世之感,全篇与所咏之物“不即不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略过物态的描摹,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有关,重在抒写与梅相关的情感、故事。
- 情感表达:词中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落寞的感慨。词人巧妙地运用典故,如“何逊”、“春风词笔”等,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远。
- 语言风格:姜夔的词以空灵含蓄著称,这首《暗香》也不例外。词中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如“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等句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深的感动。
《暗香》这首词通过咏梅抒怀,展现了姜夔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情感世界,是宋代词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推荐:个旧俄罗斯留学:https://gejiu.hhxxg.com/eluosiliuxue/
- 上一篇: 例如造句(04/05更新)
- 下一篇: 小永远歌词(04/0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