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来历啊 ??
有此一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有战事,“常杀”!所以后来称之为“长沙”
长沙有多少年历史?
长沙是一座有3000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汉朝的刘邦立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改临江为长沙,并设立汉朝的属国——长沙国,自此之后,长沙开始筑建城墙,并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长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距今约15~20万年以前,长沙有人类的活动,
长沙的来历啊 ??
长沙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汉朝的刘邦立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改临江为长沙,并设立汉朝的属国——长沙国,自此之后,长沙开始筑建城墙,并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于长沙一名的由来,历来文史学者众说纷纭,没有断论。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得名于星宿。这是流传最广,最为人接受的一种说法。古天文学根据天空方位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宿,分别个立一方。二十八宿中有一轸宿,为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轸宿有星四颗。《西步天歌》中有“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的记载。轸宿对应的地面南岳衡山,星相学里,轸是衡天地之重的星宿。附属它的小星星——长沙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云:“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又云:“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古人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列域”。于是长沙星相对应的地面即叫长沙。故长沙又名星沙。星相学这一说法符合古人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要,故流传甚广,影响最大;
二、得名于万里沙祠。晋•阚骃《十三州志》说:“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至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州“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为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
三、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长期的外力作用,底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流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沙石聚积地表。特别是湘江流域一带,至今枯水季节犹能见到大量的沙滩、沙洲等。尤其是沙粒长大:白如霜雪,长如米粒。故曰长沙;
四、得名于沙洲(即橘子洲)。橘子洲是位于湘江中部的水陆洲,长约5公里,宽约0.1公里。关于此水陆洲的出现年代,有不同的认识。据宋《太平寰宇记》说“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此州生”。但地质工作者在对长沙的地质结构做取样分析时,确认水陆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行成的一级阶地的典型地层,年代至少在一万年以上。1986年发掘的“长沙县南土乇遗址”与水陆洲的南头相去不远,位置就在低于水州的河滩上,遗址年代距今7000年以上,其地层基本属于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因此,水陆洲应早于东晋以前就出现,且有人类活动;
五、得名于古蛮越祭礼之地。在古蛮越语言中,沙,指原始女神;长,指祭坛。在楚“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长沙是故蛮越先民祭拜女神的地方;
以上五种论说,经过各时代的学者专家研讨,第一、第二中说法逐渐被排除,否定。
关于得名于星宿之说,认为,最早提出“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理论的著作《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轸宿和长沙星,但该书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39年,轸宿的记载最早也仅在公元前443年。湖北曾侯乙墓一件漆器上有二十八宿图和轸宿之名。此外,部分星宿在《诗经》里已有出现。基本可以把星宿营的出现定在西周末,春秋时期。但以上均晚于长沙一名的出现时间。正如《善化县志》所说:“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其实,星宿之名无非是人们根据地上的事物或概念发挥想象得出来的。
关于第二种说法,亦早有人怀疑。明崇祯年《长沙府志》云:“通志谓郡有万里沙祠,日方(开始)于周威烈王之际,不可考矣”。又,明《一统志》云:“在莱州府城东北三十,夹万岁两岸,沙长三百里,是祠在东莱,与长沙无与。”古人早就怀疑不可考及长沙和沙祠没有关系了。《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年),曾到山东东莱祈祷“万里沙”(东莱曲城,有沙径三百余里的沙源),东汉,应劭注曰:“万里沙,神祠也。”长沙至东莱相隔万里之遥,毫不搭界。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将此事和两地联系,始有长沙者,所谓万里长沙也的说法。
第三种和第四种说法,一句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长沙的地质和事物的特征。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先民以其居住地的突出特征给居住区域命名是古代地名的主要来源,是符合古人的认知水平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至于第五种,尚无定论。个人以为有一定的道理。至今,壮、侗等民族聚居地区仍有女神崇拜的风俗,他们的成语有:“未立村寨,先立长沙”之语。不仅长沙市,在南方还有一些地名叫做长沙。
长沙之名的由来,虽无断论,是因为地名来源之多,各说都有一定的依据。而长沙地名来源之多正好证明了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