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好句加赏析
最佳答案:
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出处:开篇第一回。
- 赏析:此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从宏观角度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这是“分”;而后三国归晋,实现统一,便是“合”。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循环性,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分与合相互交替,这种观点贯穿全书,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历史基调,也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朝代更迭的深入思考。
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出处: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对陈宫所言。
- 赏析:这句话将曹操极端利己主义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曹操在逃亡途中,因误会错杀吕伯奢家人,面对陈宫的指责,他毫无愧疚地说出此等言论。此句塑造出曹操“奸雄”的形象,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乱世中为求自保,将个人利益置于天下人之上,这种鲜明的个性特点成为其人物形象的核心标签,也引发人们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阴暗面的探讨。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处:诸葛亮《后出师表》。
- 赏析:这短短八字,是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政权殚精竭虑、忠诚奉献的真实写照。诸葛亮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辅佐刘备父子,南征北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明知蜀汉与曹魏实力悬殊,北伐之路艰难重重,但仍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倾尽全力。此句体现出儒家倡导的“尽人事,听天命”的崇高使命感,成为后世形容臣子忠诚敬业的经典表述,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理想无私奉献。
4. 既生瑜,何生亮
- 出处:周瑜临终之际的感慨。
- 赏析:周瑜与诸葛亮同为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周瑜才华横溢,却始终被诸葛亮压过一头。这句话生动地展现出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凸显出他的悲剧命运。他一生争强好胜,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屡屡受挫,最终含恨而死。此句从侧面反映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引发人们对人性中嫉妒心理的反思,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5.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 出处:关羽拒绝孙权劝降时所说。
- 赏析:关羽以玉和竹自比,表明自己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气节。玉的洁白象征着他内心的纯净与忠诚,竹的气节代表着他的坚韧不拔。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关羽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利益所诱惑,不为威胁所动摇,这种忠义精神成为其人物形象的闪光点,也成为后世人们推崇的道德楷模,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正义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