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The world ranking of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in New Zealand
最佳答案: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世界各大排名体系中的表现都较为出色。
- QS世界大学排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奥克兰大学位列全球第65位。该排名是基于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师生比例、研究引用率、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比例等多方面指标进行评估的,这一成绩体现了奥克兰大学在综合实力方面的强劲竞争力。
-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在2025年THE世界大学排名中,奥克兰大学位居第152位,处于全球大学前7.3%的行列。
-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奥克兰大学在2024年位列全球第132位,在2025年排名未更新,该校在农业科学、教育等多个学科也有不错的排名表现。
-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奥克兰大学在ARWU排名中位于全球前300名,是新西兰在该排名中表现最出色的大学。
- CWUR世界大学排名:在2024年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奥克兰大学在全球20966所大学中位列第275位,处于全球前1.4%的行列,在大洋洲地区排名第9,在新西兰国内排名第1。
2024年最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学校介绍、专业列表及入学要求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奥克兰大学是新西兰顶尖学府,世界百强名校,创建于1883年,位于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这所综合性大学以其广泛的课程和强大的研究实力著称,提供7个校区的教育,综合排名常年位居新西兰第一。奥大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国际声誉,为全球学子提供了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机会。
奥克兰大学的专业列表涵盖了语言、预科、商学院、理学院、文学院、工程学院、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创意艺术与工业、教育与社工学院以及法学院。
语言和预科:奥克兰大学的语言中心提供直通课程,帮助学生直接进入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学习。预科课程由UP国际学院提供,专为国内中学学生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无缝过渡到大学本科学习。
商学院: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商学院之一,奥大商学院在研究、学习和企业合作方面享有卓越声誉。其国际资质的教职员工、最新技术和对学生成长的高度重视,确保学生从第一天起就能接受新西兰顶尖的商学教育。
理学院: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和多样化研究机会而闻名,奥大的理学院汇聚了新西兰规模最大的顶级学术科学家群体,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科学知识。
文学院:提供广泛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语言、土著研究和传播学课程,文学院学位在新西兰排名最高,为学生提供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所需的职业技能。
工程学院:工程学院是国际认可的创新者和问题解决者的摇篮,提供完整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建设美好未来的工具。
医学与健康科学学院:奥大在医学与健康科学领域的研究实力强大,拥有多个研究中心,包括大脑研究中心、癌症研究中心等,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专业学术指导和更多学术支持。
创意艺术与工业:奥大提供建筑学、建筑环境学、表演艺术学等专业课程,汇集创意同仁和国际知名艺术家、从业人员、教师和研究人员,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教育与社工学院:教育学在新西兰首屈一指,奥大毕业生受到国内外雇主的青睐。学院的教职员工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
法学院:奥大法学院在世界排名中位列第62名,在新西兰排名第一,提供卓越的法律教育和研究机会。
住宿选择:奥大提供多种住宿选择,包括学校宿舍、家庭寄宿和自己租房。学校宿舍提供高质量的住宿环境,设施齐全,且可步行至校园和城市景点。家庭寄宿与当地家庭共同生活,提供膳食和其他服务,适合寻求更多本地生活体验的学生。自己租房则建议在读书期间实地考察后选择。
留学申请:新中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提供一站式新西兰留学服务,无需中介费,涵盖从咨询到申请的全过程。欢迎联系新西兰Simon获取更多信息和指导。
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世界排名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是新西兰排名最高的大学,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中都是。2017QS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1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美国
2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3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4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5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美国
6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7 伦敦大学学院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英国
8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士
9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10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11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新加坡
13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NTU) 新加坡
14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瑞士
15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16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17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18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19 爱丁堡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20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21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22 澳洲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23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24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24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26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27 香港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2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美国
29 曼彻斯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30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31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美国
32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33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法国
34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35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36 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37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3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 英国
39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40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 美国
41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42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43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44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香港
45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46 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亚
46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美国
46 韩国高等科技学院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韩国
49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SW Australia) 澳大利亚
49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美国
51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亚
51 华威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53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53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Ecole Polytechnique 法国
55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56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57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兰
58 卡耐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59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60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德国
61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
62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63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63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65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66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美国
67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68 慕尼黑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 德国
68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台湾
68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71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72 海德堡大学 Ruprecht-Karls-Universitaet Heidelberg 德国
73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瑞典
74 杜伦大学 Durham University 英国
75 东北大学(日本)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75 诺丁汉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77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78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美国
79 鲁汶大学(荷语) KU Leuven 比利时
80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81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参考资料:http://www.qianmu.org/ranking/1528.htm
2017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学校英文名 国家/地区
101 密歇根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102 曼海姆大学 University of Mannheim 德国
103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y of Montreal 加拿大
104 乔治敦大学 Georgetown University 美国
104 浦项科技大学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
106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107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108 范德堡大学 Vanderbilt University 美国
109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110 伯尔尼大学 University of Bern 瑞士
110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112 哥廷根大学 University of Göttingen 德国
113 波恩大学 University of Bonn 德国
113 麦克马斯特大学 McMaster University 加拿大
113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国
116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美国
116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法国
118 根特大学 Ghent University 比利时
119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120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121 巴黎第六大学 Pierre and Marie Curie University 法国
121 奈梅亨大学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荷兰
121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国
121 弗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美国
125 西澳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
126 凯斯西储大学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美国
126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英国
128 鲁汶大学(法语)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比利时
129 约克大学(英国) University of York 英国
130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131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美国
132 奥斯陆大学 University of Oslo 挪威
133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
134 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Florida 美国
135 塔夫斯大学 Tufts University 美国
135 乌尔姆大学 Ulm University 德国
137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137 兰卡斯特大学 Lancaster University 英国
137 比萨高等师范学院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 意大利
137 成均馆大学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韩国
141 罗格斯大学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美国
142 阿德雷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澳大利亚
143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美国
144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德国
144 斯德哥尔摩大学 Stockholm University 瑞典
146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美国
147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148 开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南非
149 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sex 英国
150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Indiana University 美国
151 洛桑大学 University of Lausanne 瑞士
151 罗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美国
15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
153 特文特大学 University of Twente 荷兰
155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中国
156 亚利桑那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 美国
156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荷兰
158 利物浦大学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英国
159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
160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rlangen-Nuremberg 德国
161 明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ünster 德国
161 维也纳大学 University of Vienna 奥地利
163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西班牙
164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TU Dresden 德国
165 奥克兰大学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参考资料:http://www.qianmu.org/ranking/902.htm
顾城英文介绍,最好再翻译他几首经典的诗
顾城,男,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中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8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据此次“顾城文学系列”策划人刘曦强介绍,此套四卷本将延续至明年9月出完,整套文选由“顾城之城”网站站主江晓敏和顾城胞姐顾乡联合编选并注释。总计 150多万字的散文体作品,囊括了顾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这一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望展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顾城。
“顾城之城”站主江晓敏是浙江温岭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她于1993年阅读了诗集《海篮》开始接触顾城的诗,“1994年读《诗探索》上面顾城的朋友文昕写的《最后的顾城》,读到顾城铸脚印那个段落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顾城了。后来读了几乎能搜集到的顾城的所有资料。”
顾城早期的《生命幻想曲》、《分别的海》和后期的《颂歌世界?是树木游泳的力量》都让江晓敏特别喜欢。她用“真”概括了顾城为人的最大特点,“自然纯净”则是她心目中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会儿是瓢虫,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顾城,分享顾城优美的诗句”,江晓敏于1999年创办了“顾城之城”网站。
也有不少当年的诗友,如今却不愿再重新“面对顾城”。
“关于他的事儿,我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一位当年颇有影响力的朦胧派诗人以此拒绝受访。另一位当年和未出国前的顾城“有过比较多的交往”的诗人,则宣称正忙着写一部文化散文书稿而无暇评说旧友。
“朦胧诗”阵地《今天》的编辑徐晓在今年年初出版的著作《半生为人》中,对北岛、芒克等诗人有浓墨重彩的回忆,但谈起顾城却没有太多的印象,“当时编他的诗主要是北岛,我也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他几次而已。” 或许北岛的死,对顾城有一定影响。
多数诗友的不愿置评,或许有众多不同的复杂原因。但顾城真的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感觉。
姐姐顾乡比顾城大两岁两个月零三天,顾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顾城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得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了幼儿园的顾城还是“不爱凑热闹”,每次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顾乡回忆,从小博览群书的顾城,一次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居然给人家讲起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并得到了“故事”的雅号。但同学们围拢着想听他讲时,“还是不容易听到他讲故事,因为他不习惯被围在中间”。“但是他又是想讲的,也很想有人听。”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像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自给自足的意味。
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眼里,“顾城是个比较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崔卫平教授肯定顾城在朦胧诗派中“贡献是相当大的”,但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进行了质疑―――“声称环境黑暗而自己光明这种表述是一个任性的表达。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阴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观照社会时,也要反思自己”。
《今天》杂志的重要成员刘自立,对“白话是否能写诗”表示了根本性的质疑,因此对“朦胧诗”的整体评价都不太高,他觉得,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
刘自立是在不认识顾城的时候看过顾城的诗,“觉得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刘自立认为,顾城的创作,一是比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童”性格―――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拨,但这种“反抗”方式,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顽童”到最后也容易失控,这和他的诗歌的不足、人格缺陷以及与社会沟通的中断,都有联系。刘自立认为,顾城试图用散文体语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义,但事实上,“寻找光明”和“相信未来”,并不新鲜。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956-1993)
顾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农场,1974年回北京。 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 “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 《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