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朗诵(小学生诗歌朗诵大全3篇)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8 22:23 2

本文目录: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朗诵

书湖阴先生壁古诗朗诵

 最佳答案:

      为你找到一些《书湖阴先生壁》的古诗朗诵资源:

      - [颜老师朗诵《书湖阴先生壁》](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MDM2ODYzMw==u0026mid=2247488205u0026idx=4u0026sn=2acb36c84a7f14891f2734ef74594fdau0026scene=0)

      - [致一朗诵《书湖阴先生壁》](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OTM4OTgyOA==u0026mid=2247491857u0026idx=1u0026sn=bb1bfccb7f96dae20fdd7343e78d6675u0026scene=0)

      - [刘翔朗诵《书湖阴先生壁》](https://www.ximalaya.com/creation/49273045)

      - [萌萌小猪朗诵《书湖阴先生壁》](https://m.ximalaya.com/ertong/40699552/)

      - [欣宜朗诵《书湖阴先生壁》](https://m.ximalaya.com/sound/322196983)

      附上《书湖阴先生壁》原文及简单解析:

      -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解析:诗歌前两句写湖阴先生家的庭院,因为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木规整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自栽种,表现了庭院的清幽和主人的勤劳。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小河环绕着碧绿的禾苗,两座山峰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山水似乎都对主人有着情谊,化静为动,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书湖阴先生壁" 这首诗的诗意

1.这是作者王安石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具体: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2.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3.附赏析一篇:
王安石诗《书湖阴先生壁》赏析
广东 赵洪玲
--------------------------------------------------------------------------------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因主持变法,先后两次被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自奉俭约,纵情山水,常访僧问禅,勤于读书著述。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构思精巧,字句别致,意境清远自然,为世人所推崇。《书湖阴先生壁》即其中之一。湖阴先生即杨骥,字德逢,是一位躬耕田园的隐士,是王安石晚年居江宁时的一位邻居和好友。王安石在《元丰行示德逢》诗里有这样的诗句:“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足见其交情甚笃。王安石题在湖阴先生壁上的诗共有两首,这是其中一首。诗的前两句“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写诗中主人庭院之静,此处只一“静”字,表达了“洁净”,又牵引出“清静”,因得主人长扫,而无青苔杂芜,造访客人因见其“净”而生“静”意,“静无苔”三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从视觉感官到心灵感受所得到的一种愉悦和陶醉,若将“静”改为“净”,便顿觉索然无味。此时,诗人将目光移向园中葱郁繁盛的花木,因花木已“成畦”,错落有致,故雅景自成,畅人心扉。花木“自栽”,可见主人勤勉、兴致高雅。这里描绘的是一个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小小院落,凸现的是一个远离官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当诗人又将目光投向庭院外的绿水青山时,更浓的诗情被激活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溪款款,携碧水护绕;两山如奔,将漫峰青翠送进堂来,山水的情韵像诗人一样高雅,像老友一样热烈。至此,诗人完全领略了山水的美此,并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其中“护田”、“排闼”均出自《汉书》。《汉书·西域传序》有云:“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万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汉书·樊哙传》云:“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这两句诗拟人和描写浑然天成,句首分着“一”、“两”,又续“水护田”、“山排闼”,从从容容又气势非凡。“护田”者人而用以写水;“排闼”者亦人而用以写山,“将绿绕”见水之柔情;“送青来”又见山之殷勤,着以“排闼”二字,更见其情之急不可耐。
  诗人亦以此二句为得意。“黄庭坚云:‘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近作也。’”(《苕溪渔隐丛话》前卷三十三)王安石认为(使事用典)“若能自出其意,借事以相发明,情态毕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蔡宽夫诗话》)。即使不知其出处,仍不妨碍我们对诗意的理解,即所谓:“用事使人不觉,若胸臆语也”(《颜氏家训》),此乃古人用典的理想标准。
  反观此诗,诗人通过对邻居生活的赞赏,对纯真情谊的讴歌折射自身的追求,表达自己的闲适、惬意,不也是在“用事”吗?

书湖阴先生壁全诗

  书湖阴先生①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注释   注释   Title 注释   【注释】   ①:湖阴先生:名杨德逢,为王安石寓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②:排闼:推开门。   赏析   赏析   【赏析】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心绪趋于平静,吟诗学佛,创作了许多写景抒情的绝句,为人称誉。黄庭坚评曰:“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五)。曾季狸《艇斋诗话》亦云:“荆公绝句妙天下”,“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书湖阴先生壁》共二首,这首非常有特色,大多数文学史都提到它。 湖阴先生是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的邻居。这首小诗写出湖阴先生住处的特点,写出一个清幽雅洁的意境,用笔精妙。茅草房檐下,因为主人经常清扫而没有苔藓,显得干净,整个小院则很宁静。请留意,诗人说的是“静无苔”,而不是“净无苔”,这里,“静”与“净”侧重修饰的对象不同,前者一比后者包含的意思更加丰富。因为“净”是修饰茅檐下的石头的,只表明一层干净清洁的意思,而“静”则是修饰了整个环境,写出一种气氛。况且,既说了“长扫”,有补言“无苔”,洁净这个意思已经表达清楚,再加一“净”字就没有必要了。第二句写花木长得很好,整治成畦,全是主任自己亲手栽种的。这两句从小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住处景物,在描写茅檐无苔,花木成畦这些外在景物的也摹写出主人的内在性情。这是一位心境安闲、雅好整洁的人物。 后面两句从大处落笔,写湖阴先生的居处环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带流水护卫着田地,环 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给主人送上满山的青翠。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 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后两句写得这么好,并非完全出自诗人的独创,而是有所借鉴。据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载,五代沈彬有诗句云:“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王安石的诗句是摹仿沈诗而成。两相比较,沈诗大为逊色,干枯乏味,与王句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王安石巧于点化,出于蓝而远胜于蓝,因而对他的这两句诗,人们非常熟悉,津津乐道,至于沈诗则鲜有人知。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谁?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全诗原文: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全诗译文: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全诗赏析: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小学生诗歌朗诵大全3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校园早晨》 风儿带走夜的鼾声, 校园从甜梦中醒来了,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宁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大姐姐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书包, 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大哥哥跑进校园里来了, 拿着零食, 津津有味的吃着。 小同学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 和同学们玩着游戏。 动听的上课音乐响起来了, 就像黄莺在唱歌, 同学们有序得走进教室, 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里, 手上抱着厚厚的讲义, 为同学们送来丰富的知识, 新的一天开始了?? 《老师的微笑》 老师的微笑 是风中的帆 没有风 哪有起航的船 是晨曦的露珠 没有露珠 哪有折射出的七彩阳光 老师的微笑 是学生心中的糖 没有糖 哪能尝出口中的甜 老师的微笑 是梦幻中的风筝 没有梦 哪有风筝飞得那么高那么远。 《妈妈的爱》 小时侯, 妈妈的爱藏在怀抱里, 抱着它,暖哄哄的。 上学后。 妈妈的爱藏在书包里, 背着它,沉甸甸的。 离家后, 妈妈的爱藏在相片里, 看着它,笑呵呵的。 啊! 妈妈的爱。 你无处不在, 就在我身边。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