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正山小种的读音(茶叶正山小种的读音,正山小种念几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7 12:43 2

本文目录:

正山小种的读音

正山小种的读音

 最佳答案:

      正山小种的读音是“zh?ng shān xiǎo zhǒng”。

      在这个词语中:

      - “正”读作“zh?ng”,在这里表示纯正、正统的意思,表明这种茶是具有特定产地和品质标准的正宗品类。

      - “山”读作“shān”,指代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正山小种茶树多生长在武夷山等山区。

      - “小”读作“xiǎo”,可能与这种茶的一些特点有关,比如茶叶的形态相对较小,或者在最初命名时为了与其他大品种茶区分开来。

      - “种”读作“zhǒng”,表示种类、品种,说明正山小种是众多茶类中的一个特定品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它首创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品之一,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

正山小种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正山小种读音为:[zhèng shān xiǎo zhǒng]。
1、正山小种的定义:
正山小种是一种红茶,产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地区。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之一,也是中国红茶的鼻祖。正山小种红茶具有独特的品种特征和制作工艺,其茶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深重,汤色红亮,香气高长,滋味醇厚,叶底肥厚、鲜活。
2、正山小种的种类:
正山小种(烟熏小种):这是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采用烟熏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松烟香和桂圆干味的特点。
烟小种:指在武夷山保护区以外,采用工夫红茶工艺并经过烟熏制作的红茶。
正山小种的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正山小种红茶是中国红茶的鼻祖,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其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紧密相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茗正山小种红茶,不仅是品尝一种茶品,更是感受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积淀。
2、营养保健价值:
正山小种红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许多药理作用,如帮助消化、提神醒脑、降压降脂、抗氧化、防癌抗癌等。适量饮用正山小种红茶,对身体有益处。
3、艺术欣赏价值:
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独特,品茗时可以欣赏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的美妙变化,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正山小种红茶的外形美观、匀整,色泽深重,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4、经济价值:
正山小种红茶是一种高端茶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其产地正山小种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地区,具有独特的品种特征和制作工艺,是世界红茶的鼻祖之一。正山小种红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同时还有营养保健作用。

正山小种读zhong还是chong

正山小种读zhong还是chong的回答:
正山小种是一种红茶,产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关于“正山小种”的读音,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这是一个地域性的产品,当地人的发音可能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正山小种”应该读作“zhěnshānxiǎozhǒng”。

首先,“正”字在这里应该读作“zhěn”,意为“正品”、“真品”,表示这是真正的、高质量的茶叶。在武夷山地区,“正山”指的是武夷山脉的核心区域,而“小种”则是指该地区的一种小型茶树品种。
其次,“山”字应该读作“shān”,意为“山峰”、“山脉”,表示这种茶叶产自武夷山脉的核心区域。“种”字应该读作“zhǒng”,意为“种类”、“品种”,表示这种茶叶是一种特定的品种。
由于地域性的原因,当地人可能会将“正山小种”读作“zhēngshānxiǎozhǒng”、“zhěnshānxiǎozhǒng”、“chēngshānxiǎozhǒng”等不同的发音。但根据普通话的发音习惯,我们一般将其读作“zhěnshānxiǎozhǒng”。
正山小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据传说,当时有一支军队在武夷山地区驻扎,因军中无人会冲泡茶叶,就把茶丢弃在一旁。
后来,当地的一位农民发现了这些丢弃的茶叶,便将其采摘、加工后制成红茶,并用当地的一种小型茶树品种为原料。这种红茶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被当地人称为“正山小种”。

茶叶正山小种的读音,正山小种念几声?

正山小种茶读zhng shān xiǎo zhǒng ch,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放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
正山小种历史发展
人工小种计有坦洋小种、政和小种、古田小种、东北岭小种建都茗茶等。现人工小种市场已被淘汰,唯正山小种百年不衰。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所称白毫小种、小种,乃是当年锡兰(今斯里兰卡)红茶的品级花色名称,与闽茶之种红茶乃风马牛不相及。
19世纪70年代运销欧美国各国,年产2.4万担之多。后因战事频仍,产量逐减,至1949年产销几乎绝迹。50年代后才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今年产2万担左右,正山小种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
正山小种的起源:
1717年
小种一名,见于1717年崇县令陆廷灿的《续茶经》: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
1732年
崇安县令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有凡岩茶皆各岩采摘焙制,远近买客于九曲内各寺庙购觅,市中无售者。本省郡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屋村各行。这里指的江西乌,虽集散于星村,亦难说是红茶,更难讲是小种。小种红茶出现的时期,难见史料。自五口通商之后,外商来华抢购茶叶,闽红的坦洋、政和、白琳工夫应运而生,小种红茶亦出现的时期,难见史料。
1751年
董天工撰的《武夷山志》中亦有小种之名: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有,分岩茶、洲茶、附山为岩,沿溪为洲,岩为上品,洲次之,采摘烘焙,须得其宜,然后香味两绝,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工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以上两史料所提及之小种均不是指小种红茶。
五口通商之后
外商来华抢购茶叶,闽红的坦洋、政和、白琳工夫应运而生,小种红茶亦出现在这个时候。
当地有这样一段故事:清道光未年,因时局动乱不安,有一次一支军队从崇安星村过境,占驻茶厂,进厂的青茶,无法及时烘干,所存青茶因为积压发酵,变成了黑色,并产生了特殊的气味。
厂主心急如焚,赶紧用锅炒和松柴烘干。稍加筛分拣剔,便装箱运往福州,托洋行试销。不料这种特殊香味的小种茶,竟引起外商的兴趣,生意大好,获利不少,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于是外商年年订购,从此小种红茶风靡一时。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