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此词条收录于12/18,仅供参考
綦毋潜(692-749),綦毋为复姓,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唐代著名诗人。
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先后做过宜寿尉、右拾遗、校书郎,官终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他官虽不高,才名却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交往密切。綦毋潜的诗作根据内容可分为山水诗、寺庙诗、送别赠答诗。其创作贴近自然,思想独特,语言结构严谨,善于运用“花”的意象,在送别诗中情感抒发直接,真诚感人。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唐诗选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綦毋潜的诗 “举体清秀,萧萧跨俗”。
《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 15岁游学京都长安,与当时诗坛名家多有交往,渐有诗名。约唐玄宗开元八年(约720年),落第返乡。约开元十四年前后,又赴京考试,终于进士及第,授宜寿导尉、左拾遗。约开元十八年,入集贤院待制,为著作郎。在此期间,曾返乡省亲,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与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张九龄相见,并以诗作唱酬。约开元二十一年冬,送诗友储光羲辞官归隐,受其影响,他萌发了归隐之志,便于当年年底离开长安,经洛阳,盘桓半年多,最后下定决心弃官南返。他先在江淮一带游历,足迹几乎遍及这带的名山胜迹。留传至今的诗也多描写风光之作。
- 上一篇: 照诚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 下一篇: 加拿大动画专业好的大学,加拿大艺术类专业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