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鼠》,此词条收录于12/16,仅供参考
负鼠(英文名:Opossoms)是负鼠目、负鼠科(Didelphidae)动物的统称,因为在移动过程中雌负鼠会将幼崽驮在背上,由此被命名为负鼠。截至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中,该科共有17属87种。负鼠是演化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袋类哺乳动物之一,其个体大小差异较大,体重轻至10克,重则超过2千克,体长短至17厘米,长至1米左右。负鼠皮毛颜色多样,头部窄,嘴部较尖,有一条很长的尾巴、裸露无毛,从外表上看很像一只大型老鼠。
负鼠起源于南美洲,广泛分布于美洲地区,通常栖息于海拔3400米以下的树林间,对不同类型的栖息环境适应性较强,有些种类甚至会栖居在人类房屋的屋檐下。负鼠主要在夜间进行活动,为杂食性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先恐吓,如果捕食者依旧强势,其会选择“装死”,以此保证自身安全。负鼠寿命较短,仅有2~4年。
截至2023年,已被ITIS收录的87种负鼠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红腹敏负鼠(Cryptonanus ignitus)已灭绝(EX),单带短尾负鼠(Monodelphis unistriata)、亨氏细负鼠(Marmosops handleyi)为极危(CR)等级,瓦尤鼠负鼠(Marmosa xerophila)等6种为易危(VU)等级,丝鼠负鼠(Thylamys velutinus)等4种为近危(NT)等级,另外还有59种负鼠无危(LC)、15种数据缺乏(DD)。负鼠是自然界中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者,部分种类还被用作科学实验的研究动物,另外少数种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训练作为宠物饲养。
负鼠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中生代白垩纪晚期,这一时期负鼠科动物与其他有袋类动物在遗传层面出现了最早的分离,其也成为演化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袋类动物之一。一直到新生代古近纪始新世时期,负鼠科动物间开始出现分化,期间第一次分化大概率出现在始新世晚期。学术界普遍认为,负鼠科动物早期的分化起源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低纬度雨林区,此后越来越多的谱系出现在美洲地区其他区域。自始新世晚期到中新世晚期,负鼠在大西洋沿岸热带雨林、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脉、委内瑞拉地区等陆续出现。其中,与现代负鼠特征最为相似的古老负鼠种类出现在中新世早期。
- 上一篇: 经纪人怎么考啊?『经纪人怎么考』
- 下一篇: 什么是法国艺术?『法国留学艺术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