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此词条收录于12/12,仅供参考
丙型病毒性肝炎(英文:Viral Hepatitis type C),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根据研究数据,全球约有1.3亿至1.5亿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一项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回顾了200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HCV流行病学相关文献,结果显示2015年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HCV,患病率为1.0%。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
丙型病毒性肝炎以肝损害为主,肝外器官可有一定损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间质增生和肝细胞再生。
根据临床表现可将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重症肝炎。其中急性期分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重型肝炎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四类;各种类型重型肝炎依据发病整个过程时期不同大致区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相。
丙型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血清酶测定、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等来进行综合诊断。其治疗应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应多休息、合理饮食,辅以还原型谷胱甘肽、丹参、茵栀黄、门冬氨酸钾镁、前列腺素E1等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个人预防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该病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
- 上一篇: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 下一篇: 脉弦-中医诊断中脉象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