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望大陆赏析(04/08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4-08 12:26 5

望大陆赏析

望大陆赏析

 最佳答案:

      创作背景

      - 于右任是民国元老、书法家、大诗人,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者。1949年,他被裹挟到台湾,与结发妻子和儿子天各一方,晚年十分思念大陆与故乡。1962年1月24日,他写下了这首诗,生前并无发表,1964年他去世后,秘书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日记中发现了这首诗。

      内容解析

      - 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以及想落叶归根的感情。

      - 第二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交代了安葬在高山之上的另一个目的——望见故乡。诗人无时不思念陕西老家和结发妻子,思念失散的骨肉,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和刻骨铭心的痛,这种思乡之情比一般之人大气许多,不仅写出个人之哀,更引人思考造成此种哀苦的根由——祖国不统一。

      - 第三节:“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是诗人想象中的所见,景象苍茫、空旷。“天苍苍,野茫茫”两句用典,描写了西北大草原的景色,表现了牧民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用这两句描述所见时,自然联想到、思念着远在西北的老家。“山之上,国有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于右任作为辛亥元老,自比为主义献身之战士,以“国殇”来自况,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和深沉的悲憾,他悲憾于报国的壮志未酬而身先死,悲憾于个人的客死他乡,悲憾于祖国的分裂,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

      艺术特色

      - 构思方面:以虚写实,情、景、事有机结合。作者设想安葬,想象死后魂魄远望,想象魂魄恸哭,想象远望之景,想象孤魂寂寥,这些都是虚写,实际上表现生前活着时的痛苦。作者明确实写了自己的悲哀情感,暗示虚写了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现状。

      - 语言方面:以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最诚挚的爱恋之情。

      - 形式方面:采用了屈原创造的“楚辞”的格式,这并不是偶然的,其用意也正是在于“楚辞”的诗歌形式,能更切实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与思乡的情感。于右任仰慕屈原的爱国情操,他借用屈原的“楚辞体”来表白爱国思乡的情思,正是我们常说的爱鸟及人的常理常情的具体表现。“楚辞体”典雅古朴,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的情感也是一致的。尽管全诗明白如话,但却不失凝重庄严。

      影响与意义

      - 这首诗一经披露,就不胫而走,为人们争相传颂,成为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它表达了绝大多数台胞的共同心愿,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对家乡的思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望大陆》是于右任先生用生命和情感谱写的爱国诗篇,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中华民族共同情感的体现,是激励人们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