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葬花吟赏析
最佳答案:
创作背景
- 情节背景:林黛玉在芒种节时,因感怀落花和自己的身世,独自葬花并吟诵了这首诗,恰被贾宝玉听到。
- 情感触发:前一天晚上,黛玉被拒之门外,听到宝玉与宝钗的欢声笑语,心生悲凉,加之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促使她创作了这首诗。
诗文内容
- 原文摘录:“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艺术特色
- 风格仿效:这首诗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以咏花之名,实写人之命运。
- 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凄清的画面,展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内心的矛盾痛苦。
- 情感表达:全诗如泣如诉,字字血泪,将林黛玉的身世遭遇和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
思想价值
- 生命理念:这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 悲剧预示:《葬花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被认为是林黛玉自作的“谶诗”,预示了她的命运。
美学分析
- 境界说:王国维认为,这首诗景与情交融,达到了“真景物、真感情”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赤子血泪论:黛玉的《葬花吟》是她脆弱爱情与生命的血书,表达了对生命和纯洁之美的执着。
- 隔与不隔:这首诗情感自然流露,写景白描,使人容易读懂,做到了“不隔”,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
《葬花吟》不仅是林黛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 上一篇: 鲁山山行赏析(04/08更新)
- 下一篇: 客从远方来赏析(04/0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