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马赏析
最佳答案:
# 造型精准生动
-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解剖和透视融入马的造型中,所画马体格消瘦却遒劲有力,腿部修长,善于奔跑。其采用大角度透视,以腾空后腿和交叉前腿展现奔马疾驰速度,背部如弯刀弓起,蕴含力量,腹部、臀部及鬃尾弧线富有弹性,极具动感。
- 马的各个部位刻画细致入微,头部瘦长,鼻孔张大,额头至鼻骨处的白粉或留白表现结构凸起与高光,增强立体感;颈部劲挺,浓重弧线勾画出肌肉弹性与力度;胸部隆起,彰显强壮胸肌和奔跑能力。
# 笔墨技法精湛
- 他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马的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焦墨扫出鬃尾,浓淡干湿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直线细劲有力,力透纸背,腹部、臀部等弧线则尽显弹性与动感。
- 用线刚柔并济,既有力地表现出马的骨骼和肌肉的硬朗,又展现出毛发等部位的柔软质感;用墨淋漓尽致,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来体现马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设色古朴醇厚,充分发挥了中国大写意水墨画的特点。
# 精神内涵深刻
-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早期的马带有文人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自适”之态。抗战爆发后,他意识到艺术家应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马便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 如1941年创作的《奔马图》,正值二次长沙会战我方一度失利,徐悲鸿心急如焚,连夜作画以抒发忧国之情。画中奔马强壮有力、生机勃勃,不仅是马的精神写照,更赋予了画家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