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项脊轩志第一段赏析(《项羽之死》《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的赏..)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4-06 05:43 2

本文目录:

项脊轩志第一段赏析

 最佳答案:

      第一段内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赏析

      1. 环境描写:作者首先描述了项脊轩的狭小、破旧和昏暗,通过“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轩的简陋。

      2. 修葺后的变化:作者通过对轩的修葺,使得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如“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轩的焕然一新,也体现了作者的用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3. 生活情趣:作者在轩中读书、啸歌,与自然和谐共处,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月夜美景:作者描绘了月夜下轩的美景,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描写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一段通过对项脊轩的环境描写和生活情趣的展现,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斋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项脊轩志第一段赏析

《项脊轩志》的赏析

      最后一句赏析:

      平淡之语,却感人至深。我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也曾为作者选取的几个生活片段所感动。但是最能打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株已经如盖的枇杷树。物在人亡之感,尽在此句之中。作者的深情,已不是大声的告白,直白的吐露所能表现,而是移情于景,在平淡中尽显款款真情。

      这样的男人,古今少见。在当今的社会中,谁还会对夫妻间的小事念念不忘,要知道,这最后一句,可是归有光数十年后加上去的。这里没有悲哀、悲伤一类的字眼,但悲伤眷恋之情溢于言表,此是无声胜有声!意味隽永:贤妻已死多年,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人已死,物犹存,枇杷树是妻子对十拿九稳爱的延续,“亭亭如盖”的绿,誻妻子一片忠贞的爱,这种爱与作者的久远缅怀与眷恋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镜头。

《项羽之死》《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的赏析,200-300字之间。

      《项羽之死》记述了项羽一生的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表现了他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壮谢幕!至此,项羽这个形象在太史公笔下得到完满的诠释。太史公曰:“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苦以来未尝有也。”项羽的一生,轰轰烈烈,项羽之死,更是何等悲壮。后人有“生当作人杰,死当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名句,更有“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项羽之死是他的性格所致,是他骨子里流淌的贵族所致,项羽之死,至今就觉荡气回肠。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