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最佳答案:
悲苦哀怨
- 传说影响:相传蜀王杜宇(望帝)让位后隐居山林,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鸣不已,直至啼血。子规的啼叫声被认为充满了悲苦哀怨之情。
- 诗句例证:李商隐在《锦瑟》中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杜鹃的典故,将自己的悲苦哀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的哀声,渲染了诗人谪居卧病浔阳城时的悲伤无限。
烘托伤春、惜春
- 诗句例证:苏轼《浣溪沙》中:“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借子规的啼叫烘托出伤春、惜春之情。
抒发乡愁、思念
- 叫声联想:子规的鸣声听起来像在说“不如归去”,因此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 诗句例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以子规的啼叫寄托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柳永《安公子》中:“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通过子规的叫声,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感慨险峻
- 诗句例证: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子规啼月的景象,烘托了蜀道之险峻及旅人的愁苦之情。
子规作为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以其独特的传说和凄美的啼声,成为了文人墨客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