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懒人国观后感
最佳答案:
对懒惰的反思
- 生活方面:在懒人国,人们懒得做饭、洗澡、打扫卫生,甚至连城门守卫都无精打采,街上空无一人,垃圾遍地,饭店的菜没洗没放调料,王宫金碧辉煌却脏乱不堪。这些情节让读者意识到,懒惰会使生活变得混乱、不健康,基本的卫生和秩序都无法保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工作学习方面:有读者提到,在懒人国,孩子们不用上学,大人们也不用工作,看似轻松,但实际上却导致国家停滞不前,人们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过着贫穷、无聊的生活。这提醒读者,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是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对改变的启示
- 自我改变:故事中的人物在懒人国的经历,让他们意识到懒惰的危害,从而决心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勤奋。例如,有读者写道,自己在懒人国看到国王懒得连皇袍都不想换,各种糟糕的生活状况,让他下定决心不再懒惰,要勤奋努力,过上充实、有秩序的生活。
- 社会改变:懒人国的人们在经历了一系列困境后,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改革,重视教育和勤劳,鼓励创新和创业,最终使国家变得繁荣富强。这给读者以启示,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实现进步和发展。
《懒人国》的故事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懒惰的种种弊端,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受到启发,明白勤奋的重要性,激励人们积极改变,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四年级作文《乌塔》的读后感
我阅读了《乌塔》。回想、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个个神情,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
乌塔是个12岁的德国小女孩,在这样的年华,他竟能自己挣钱买票,单独一人周游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准备再去希腊——想想她的年龄,才12岁呀!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
最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还是她与文中“我”的一番交谈。她那热情轻快的谈兴,将这酷热的时光笼罩上了一种神秘的光彩。乌塔的话语,无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礼仪、敏捷、独立感,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她问起中国孩子是否也这样旅游,那随和的语气却使作者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当“我”说家长很爱孩子,会带他们出去玩,却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出远门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绝妙的理由,却受到了乌塔的强烈反驳:“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让他们单独出门?”我只能苦笑着承认自己的回答不合逻辑;当我告诉乌塔中国的风俗情况,并说孩子们仍能找到快乐,乌塔仍是坚持:“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看到这里,我真想畅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将喷涌的想法!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在中国,人们常说到“爱护”这个词,久而久之,“爱护”就演变成“爱=保护”。殊不知,爱的方式数不胜数,如若保护过度,便无意中充当了母鸡一角,把小孩子们孕育在狭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国,“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像小鹰一样,翱翔在雷鸣电闪的天穹下,搏击在风雨交加的大地上。简单地说,在中国,则与外国截然相反,“爱”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被视为“呵护”。其次,有些家长过于偏重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把孩子“刻”成了对历史、环境、回报、感恩等一无所知的语数化人类。“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电视、书本,它们无疑是工具。而人,却要“扑”在死的工具上,并懒洋洋地向载体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识——可能成功吗?想获得真正的心之美丽,除亲历亲为,自身实践,别无他法!
我并不是说爱孩子就不要管他们,也不是在反对中华民族的一贯风格,而是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护”与“独立”都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过度则反。亲爱的爸爸妈妈,虽然中国的这种现状不得完全颠覆,但是,孩子要长大,可不能让下一代的花朵成长在温室里啊!亲爱的爸爸妈妈,爱孩子,就回应一下孩子的心声吧!锻炼我们的真正才能,我们才会告别童年,打拼天下
本文推荐:河口书刊印刷:https://hekou.hhxxg.com/shukanyinshua/
- 上一篇: 也造句子一年级(04/05更新)
- 下一篇: 眼的读音是什么(04/05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