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全文赏析
最佳答案:
主题思想
- 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文章通过“我”在即将出发去看五猖会时被父亲要求背书的情节,展现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父亲的要求让“我”原本兴奋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这种心理落差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 对民俗文化的肯定:鲁迅对五猖会等民俗活动充满了怀念与向往,认为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 对童年的回忆与反思:文章以回忆童年看五猖会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儿时盼望、失望等心理变化的描写,引发了对童年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渴望。
艺术特色
- 气氛渲染与铺陈对比: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和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文章开头详细描述了孩子们对迎神赛会的期盼,以及“我”家所在偏僻之处赛会的冷清,与《陶庵梦忆》中盛大热闹的赛会形成对比,为后文父亲让“我”背书所带来的失落感做了铺垫。
-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对赛会场景、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细致入微,如描写“高照”时,那个胖大汉托着长竹竿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赛会现场;描写“我”背书时的心理活动,将内心的焦急、无奈、恐惧等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
-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鲁迅的语言简洁凝练,却又极具表现力。如“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一句,仅用短短几个字就将“我”急切、兴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到位;“于是,完了”四个字,既交代了赛会冷落地结束,又充分表达了希望得不到满足的失落、惋惜之情。
- 结构安排巧妙:文章以“五猖会”为题,但并没有详细描写五猖会的盛况,而是重点写了“我”在去看五猖会前被父亲要求背书的经历,这种独特的剪裁方式,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
文化内涵
- 民俗文化的展现:文章通过对五猖会等民俗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民俗风情,让读者了解到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文章中父亲代表的封建传统教育观念与“我”对自由、快乐的追求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冲突,反映了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思想变革的时代背景。
《五猖会》一文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对民俗文化的肯定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反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 上一篇: 优美的句子和赏析(04/04更新)
- 下一篇: 闹心是什么意思(04/0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