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断章赏析
最佳答案:
内容解析
- 相对性哲理:诗中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通过简单的生活画面,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对关系。同样,“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相对性,即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或梦中的装饰。
- 人生体验:诗人通过“看风景”和“装饰梦”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瞬间感悟的珍视,以及对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深刻思考。
艺术特色
- 象征与暗示:诗中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桥”、“楼”、“明月”、“窗子”和“梦”等意象,暗示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体验。
- 画面感与空间感:诗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通过空间的转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 语言的简洁与含蓄:全诗仅四行,语言简洁而含蓄,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
情感与主题
- 抒情与哲理:这首诗既是抒情诗,也蕴含哲理,诗人通过日常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和世界的深刻感悟。
- 超然与珍惜:诗人在创作时强调了一种超然而珍惜的情感态度,即在对世间万物的观察中,保持一种既超脱又珍视的心态。
《断章》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断章》 卞之琳
《断章》赏析(吴思敬)
此诗之妙,尽在组织。组织者,结构也。结构绝不是仅仅解决一个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条理问题和顺序问题。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来,决定系统功能的东西,不仅是系统的要素,更是系统的结构。因而整体不是等于而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把几个单一的镜头、几段简单的描写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织到一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创造,会有一些崭新的东西迸射出来。这些新的东西,既来自于结构的整体效应,同时也是读者在鉴赏中积极思维的结果。因为探求含义是人类意识的一项本能,让欣赏者完全不动脑筋地接受一些文字排列,是不可能的。巧妙的结构可以给读者以启发和暗示,让读者悟出一些字面上没说出的更深沉、更微妙的东西。
《断章》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高超的结构手腕。全诗四行,分成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
镜头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镜头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个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分别来看各自只是一个肯定性叙述,告诉读者一种状态而已,很难悟出什么深意。现在把这两个镜头并置在一起,构成一组并列蒙太奇,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个镜头中,还是这个“你”却成了被别人看的客体了。这种主体与客体位置的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事物处于某种状态,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参照物做比较,那么对处于同一种状态中的事物,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对事物相对性的强调,只要不把它推到极端,与事物的绝对性相割裂,导致相对主义,那么对于破除人们孤立地、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还是有所裨益的。
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不过细细体味一下,这组镜头与第一组镜头还是略有不同的。第一组并置的两个镜头都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第二组,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还是具体的,至于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则只能是从想像中才得以展开的了。它虚一些,令读者体味的余地就大一些。李健吾先生很看重这“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卞之琳先生在答辩文章中则称:“‘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关于〈鱼目集〉》)对李健吾先生的解释和卞之琳先生的辩白该怎样看呢?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因为凡优秀诗作都不是平面展开的,而具有多个层面,这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正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每个解都是方程自身所具有的,而不是出于解题者纯主观的想像。同时这种不可穷尽性也只有在读者的审美活动中才能显示出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从而在诗歌中会有全然不同的发现。这样说来,卞之琳先生的自白我们当然应重视,我们把这首诗的主旨解读为表达一种哲学上的“相对”观念,便是充分考虑到卞之琳先生的自白的。那么对此诗的理解是否还可以有不同于诗人的见解呢?当然可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李健吾先生透过诗中的两个“装饰”,悟出了诗中蕴含的“说不尽的悲哀”,也尽可以有他的自由。正像李健吾先生所宣称的:“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答〈鱼目集〉作者》)
(选自《冲撞的精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全诗是什么 出自哪里
出自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全诗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是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他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断章》是他的不朽代表作。他师从徐志摩,与沈从文交好,倾心于才女张充和。他一生写诗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被评价为中国诗坛的琢玉者。
扩展资料: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这首富有哲理的递进诗句,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新的画面。
诗人以短短四行“断章”,便充分表达出了人物内心绵绵的情思,同时又包含着深广的哲学象征意义。整首诗将一个相对性的世界融入在一幅精美的平方风景画中,有桥有月、有人有梦,和谐自然。读者在不同的境遇与迥异的心境下阅读这首诗会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回响。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章
本文推荐:安宁商标注册:https://www.kmbdw.com/shangbiaozhuce/areaid-5/
- 上一篇: 荥的读音及意思(04/04更新)
- 下一篇: 中级职称哪个好考(考什么证拿到中级职称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