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时赏析
最佳答案:
《当我死时》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于196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任教时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情感表达
- 乡愁与爱国:诗人通过“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愿望,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归属感。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象征,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诗人希望死后能葬在这片土地上,与祖国永远在一起。
- 对生死的思考:诗中对死亡的态度坦然,甚至将其视为一种满足和憧憬。诗人把死亡看作是人生最终的归宿,是一种对生命的释怀和对命运的接受。
艺术特色
- 超现实的想象:诗中通过超现实的想象,如“睡整张大陆”,表达了诗人全身心融入祖国的愿望,这种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语言的巧妙运用:余光中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如“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中“母亲”一词的活用,以及“饕餮地图”中“饕餮”的贬义褒用,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爱。
- 节奏与韵律:诗歌的节奏舒缓与急切相结合,前八行节奏均匀,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而后半部分节奏加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归乡的渴望。
《当我死时》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许多海外游子的心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