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少年靖宇观后感
最佳答案:
苦难中坚守学习
杨靖宇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面对学费的困境,他每天站在教室门口听课,用沙盘树枝写字,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坚守和努力,让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反思自己在优越条件下的学习态度。
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年仅14岁的杨靖宇就积极参与抗日斗争,他带领大家英勇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艰苦条件下的顽强抗争
在断粮的情况下,杨靖宇靠树皮、草根和棉花充饥,坚持与敌人周旋,最终壮烈牺牲。这种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传承红色基因
杨靖宇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温暖里,但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祖国。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刻体会到了杨靖宇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少年杨靖宇电影观后感
杨靖宇将军生前恪守党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杨靖宇将军一生勤俭节约,在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就靠树皮、草根等充肌;杨靖宇将军在极其险恶的条件下,依然顽强地坚持对敌斗争。在杨靖宇将军的带领下,战士们打了许多胜仗,他的名字令日寇胆寒。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虽然富裕了,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在学习上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像将军那样藐视困难,顽强拼搏。
多么可惜呀!——一个年轻的生命。多么顽强啊!——一位勇敢的战士,一位伟大的英雄。我在想,难道他是神仙?在这这么长的时间里只靠草根和棉絮充饥下能坚持下来。不,他是人是要吃饭的人。我想到这泪水从眼睛里夺眶而出。杨靖宇他本人以草根草根棉絮充饥战至一人的气概在我心头树立不朽的精神丰碑。
少年李靖宇观后感
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在晨风中飘扬着,在这土地上洒过多少英雄烈士的鲜血。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胜利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包含着太多太多……一想到杨靖宇,就有一中感情涌出来,是愤怒?是悲伤?是惋惜?还是崇敬?各种歌曲交织在一起,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杨靖宇烈士那感人的情景把我整个心都牵了进去。
1938,日寇为巩固其战略后方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并以伪蒙军替换作站不积极的伪满军。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一些非党的山林武装经不起艰苦考验纷纷瓦解和叛变,杨靖宇率部突围进人长白山区建立密营。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大雪封山时又展开封锁和'讨伐'.因敌追踪雪地脚印和炊烟,部队又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他自己带60余人东进。因有一个参谋叛变使行踪暴露,激战后他身边只剩两人,被日寇封杨靖宇锁在伐木场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殉难。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估计他就在附近的山上,于是加紧封锁各条道路。五天后的下午,杨靖宇只身到路边,碰到几个大柴人,便请他们带买粮食,棉鞋。这几人中有一个是伪满的'排长',回村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2月23日,他孤身下山也被围,战至壮烈就义。日寇根据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五天以上,能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医院解剖。当肠胃被
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在场的中国护士禁不住流下热泪。
多么可惜呀!——一个年轻的生命。多么顽强啊!——一位勇敢的战士,一位伟大的英雄。我在想,难道他是神仙?在这这么长的时间里只靠草根和棉絮充饥下能坚持下来。不,他是人是要吃饭的人。我想到这泪水从眼睛里夺眶而出。
杨靖宇他本人以草根草根棉絮充饥战至一人的气概在我心头树立不朽的精神丰碑。
杨靖宇观后感
杨靖宇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杨靖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杨靖宇观后感1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军,我读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每一个片段都让我深受感动。
杨靖宇,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是我国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读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故事,我不仅读到了他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还读出了他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小时候,杨靖宇有个叫李世芳的同学,因为家里穷,退学了。杨靖宇就把自己积攒了好几年的零用钱、压岁钱拿出来为李世芳交了学费,李世芳又重新背上了书包。杨靖宇将军的这种救助贫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关键时刻,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同样,在中国人尽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时候,他在1934年领导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一生战斗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之间,成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抗日将领。在1939年秋冬季在日伪军对联军进行“讨伐”作战中,杨靖宇率部队转战于吉林濛江一带。杨靖宇和他的部队被日本侵略者包围后,敌人对他劝降,但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战斗中,他只身与敌人周旋5昼夜,直至弹尽粮绝,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就连野蛮的日本侵略军也为之震惊。
读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正是千千万万像杨靖宇这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吗?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与本领建设祖国!
杨靖宇观后感2
今天,由老师推荐,我阅读了《抗日英雄杨靖宇》这篇文章后,字字刻骨,读完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我国便进入了全面抗战时期。杨靖宇率领第一路军队主动出击,有力地钳制住了日寇的兵力。在反“大讨伐”斗争中,他率领第一路军转战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人周旋五个昼夜,渴了,抓把雪;饿了,吞棉絮,树皮或野菜。在1990年2月23日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牺牲的故事,时年35岁。当敌人将杨靖宇割头剖腹后发现他胃里尽是草根和棉絮,连敌人都感叹:“大大的英雄!”的事。
杨靖宇,这个名字烙印在我的心头,他是革命的战士,人民的.英雄!多少年了,他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上一直被广为传颂,他的抗日精神、爱国精神和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气概使我心潮腾涌,他如一座不朽的石碑树立在亿万中国人的心头,他的名字无时无刻都在警示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杨靖宇,他是如此的顽强。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渴了,就随手抓一把雪塞入口中;饿了,就把树皮扯下来吃,没有树,就将棉絮或枯草一口吞
下,时隔半月,胃里一粒粮食没进,战士们一个个的都被恶劣自然环境给打倒了,但唯独他没有倒下,如同一位巨人,有谁看到这一幕不会为此震撼呢?他为祖国奉献了鲜血以及生命,他虽然人死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杨靖宇,一位战争中的巨人。他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艰苦奋斗!为了祖国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战斗到了最后一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成了众所周知的人物,他是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浩然正气以及不屈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杰出代表。
他的事迹是典范,他的精神是榜样。啊!抗日英雄杨靖宇,我们永远记住你!记住你危难之时英勇战、奋不顾身的英雄事迹,我会将你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我人生中永远的榜样!
杨靖宇观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少年杨靖宇》。
一九零五年,他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人为他取名马尚德。在他五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很快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因为没有钱交学费,他只能站在学堂的外面听课。李财主的儿子李孬骂他是“学偷”,先生听见了,就狠狠批评了李孬。
他一直坚持在学堂外面听课,有一天,马尚德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天却突然下起大雨来,但是他依然在外面听课。先生就让他进来避雨,他却坚定地说:“我没有交学费,我不进。”先生无奈只好让他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先生就出了几道题测试他,当先生知道他比教室里的同学学得还好以后,特别感动,承诺免费教他读书。当我看到他这么努力刻苦地对待学习之时,心里佩服极了,我要向他学习,以后要更加积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学习,他考上了高小。到了高小以后,老师看马尚德学习很好,就让他当了班长。在学校,他喜欢打抱不平,有次他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就把欺负人的同学打了一顿,那位同学再也不敢欺负人了。
又有一天,马尚德得到有日货在火车站的消息,于是告诉了岳老师,然后老师和同学一起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焚烧日货,打击帝国主义的势力。
转眼间,马尚德要上大学了,岳老师问他想上什么大学,他告诉了岳老师,并得到了老师的支持。最后他考上了这所大学,就乘火车去大学了。
电影结束了,我很感动。在那么艰苦的学习环境下,杨靖宇对待学习依然那么执着与努力。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支持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以后我要努力学习,面对困难不退缩,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怕吃苦,不怕累,等学业有成以后,以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杨靖宇观后感4
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在晨风中飘扬着,在这片土地上洒过多少英雄、烈士的鲜血。这胜利来得曲折坎坷,来得刻骨铭心,包含着太多太多。我一想到杨靖宇,就有一种情感涌上心头,是愤怒?是悲伤?是惋惜?还是崇敬?各种歌曲交织在一起,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杨靖宇烈士那感人的情景把我整个心都牵了进去。
1938年,日寇为巩固其战略,后方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并以伪蒙军替换作站不积极的伪满军。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一些非党的山林武装经不起艰苦考验纷纷瓦解和叛变,杨靖宇率部突围进入长白山区建立密营。日寇在诱敌投降碰壁后。于1939年大雪封山时又展开封锁和“讨伐”。因敌追踪雪地脚印和炊烟,部队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最后他决定,自己带60余人东进。因有一个参谋叛变的人使行踪暴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激战后他身边只剩两人,杨靖宇被日寇抓住并被锁在伐木场,一场机缘巧合之下,他逃出了伐木场并跑进了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两名警卫员下山找粮殉难。日寇从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估计他就在附近的山上,于是加紧封锁各条道路。五天后的下午,杨靖宇只身到路边,碰到几个大柴人,便请他们带买粮食,棉鞋。这几人中有一个是伪满的“排长”,回村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2月23日,他孤身下山被日寇围住,战至壮烈就义。日寇根据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五天以上,能在零下20摄氏度而且在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就将他的遗体送到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在场的中国护士禁不住流下热泪。
多么可惜呀!――一个年轻的生命。多么顽强啊!一位勇敢的战士,一位伟大的英雄。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靠草根和棉絮充饥下能坚持下来。
我们要学习杨靖宇英雄这种坚持不懈、舍己为人的精神。
- 上一篇: 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04/02更新)
- 下一篇: 假期结束观后感(春节长假即将结束,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