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句子赏析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4-01 07:01 1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句子赏析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句子赏析

 最佳答案:

      关于庸医的描写

      -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

      - 通过具体的诊费标准,揭露了庸医利用病人家属的焦急心理,乘人之危、抬高诊费的卑劣行径。

      - “他不看舌苔,也不问症状,先是给病人把脉,然后便从桌上拿起一包药引,其中有蟋蟀一对,还用纸包着,旁边写着‘公的’和‘母的’,还有平地木十株呢。”

      -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庸医独特的“用药”方式,尤其是那对有着“公”“母”之分的蟋蟀,荒诞至极,将庸医的无知和荒谬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看到这些所谓的医生根本不懂医术,却还在那里故作高深地治病救人。

      -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 陈莲河老师为自己的无能辩解,巫医不分,迷信浅薄,故弄玄虚,苟且偷生。

      关于父亲病情与“我”的感受

      -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

      - 细腻地刻画了“我”当时复杂矛盾的心理。看着父亲痛苦地喘气,一方面出于本能希望父亲快点解脱痛苦,这反映出孩子面对亲人重病时的无力感;另一方面又因为这种想法而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念头,因为爱父亲。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真实而动人,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当时那种压抑悲痛的氛围。

      -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 鲁迅后来意识到这是错误的,为自己呐喊,使父亲临终也不能安稳,这可能加速了他的死亡,使他后悔不已。

      关于社会现象的讽刺

      - “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

      - 讽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愚昧,孝子们并非真正关心父母的生命健康,而是在乎自己的名声和所谓的孝道礼仪,通过一些表面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孝顺”,实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科学的否定。

      -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但这先生自然是西医。”

      - 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批判了封建社会中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愚昧观念和行为。中国的孝子们在父母病重时,不是以减轻父母的痛苦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人参等补品让父母多喘几天气,这实际上是对父母的一种折磨和束缚,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而西医的观点则更加科学和人道,强调医生的职责是医治可医之病,对于不可医的病症,应该让病人没有痛苦地离开,这种思想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病人痛苦的关怀。

      这些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