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峦萧寺图赏析
最佳答案:
画面内容
- 全景描绘:画作以直幅形式展现了冬日山谷的壮丽景色,群峰耸立,瀑布飞泻,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有水榭、茅屋、板桥,行旅人物点缀其间,动静结合,富有生活气息。
- 山石树木:山石雄伟秀美,皴染用笔多变,兼具关仝的雄浑与李成的清润。树木多以曲姿造型,特别是分枝姿态变化丰富,尖利笔致描绘的寒林枯木,使景色清幽静谧。
构图布局
- 空间层次:画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分别对应远景、中景和近景。近景中是两个行路的旅人,似仆主二人,挑担者在前,骑驴者在后。他们既是画面生动的人物点缀,又是画的起点标识。一座小木桥架在由山上泉水汇集而成的溪流之上。走过桥去,屋舍俨然,人群闲逸往来,一派悠然自得的桃源生活。村子里有人凭栏望水,有人坐而啖饮。村落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山石雄伟秀美,其上皆是林木,阴翳静谧,在晦明不定的山石中,有一条亮色呈“S”形曲直通向山中。沿着山路便到画面的当中——“萧寺”所在处。在巍然萧寺中,面对的是两座奇峰突起,雄秀俊美耸的山石。远景部分两座主峰向上重叠耸立,两座主峰一前一后,一浓一淡,左右两侧飞瀑相伴,生命的气息在此呈现出来。瀑布在画面左方前后照应,直悬挂下,在造型上呈上下一气之势。上右方后山处亦有“悬巾”状瀑布,富有“拙”意,而右下角岗阜,石隙、土坡处,水口从窄狭中回亘缓流,环绕弯转而泻,“两崖逼而为瀑”。而水口处则用细劲的线条以示水纹动势,河面大部空白以虚代实,不加修饰反见真趣。
- 视觉引导:画面右上角有北宋末“尚书省印” (6.3厘米正方,白文,北宋1083~1126年间官印),印下部左右角均见残缺。画右下方有“朗庵心赏”、“棠邨审定”(白文),“铁沙沈树镛鉴藏印”、“树镛审定”(均朱文)等鉴赏收藏印六方。
艺术特色
- 笔墨技法:用笔苍劲娴熟,皴法居多,渲染较少,亭台楼阁利用界尺画成,工整严谨,细致稳健。
- 意境营造:画家巧妙地经营位置,先以寒林动情,终以闲和平静来平息萧瑟秋意带来的情绪躁动。这种画面是具有开创性“新意”的,对于后世绘画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名家点评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赵启斌《中国历代绘画鉴赏》评价:“这件作品描绘出了北方冬日深山之中寺院晴日下的壮丽景色,水石幽幽,树木萧疏,山川雄伟秀美,给人以萧条冷落而又充满生机之感。作者非常微妙地把握住了北方山川雄奇壮丽的动人景致,突出深山冬日山寺寂寥深邃的意境。”
《晴峦萧寺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上一篇: 中粮集团 待遇(中粮米业待遇)
- 下一篇: 好看的架空古言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