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赏析句子
最佳答案:
开头与木兰从军缘由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诗以织机声起笔,却突转写木兰的叹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木兰的叹息,不是为儿女情长,而是因家国大事,体现出她深明大义、勇敢坚毅的品质。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夜传,“军书”达“十二卷”,夸张地渲染了军情紧急、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卷卷有爷名”点明了木兰叹息的原因,也为她替父从军埋下了伏笔。
木兰准备出征与奔赴战场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木兰紧张而有序地准备出征装备的情景,表现了她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忙碌氛围。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八句运用对偶、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以宿营地的夜景衬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展现了一个年轻女子细腻的情怀。
木兰征战沙场与还朝辞官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展现了她英勇无畏的精神。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战地生活的艰辛,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烘托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侧面写出木兰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辞官不就,只愿返回故乡,体现了她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生活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她身为女儿身的秘密。
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归家时爷娘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烘托了欢乐的气氛,展现了浓郁的亲情和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铺陈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洗梳妆的动作,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展现了木兰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体现了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
结尾比喻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同时也赞美了木兰的机智勇敢和传奇经历。
《木兰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不仅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女英雄形象,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善良、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
- 上一篇: 当你老了诗歌赏析(03/31更新)
- 下一篇: 带张字的古诗词(03/31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