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绿赏析
最佳答案:
结构精巧
- 首尾呼应:文章以“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开头,又以相同语句结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突出了梅雨潭绿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 层层铺垫:先写梅雨瀑和梅雨亭,为描写梅雨潭的绿作铺垫,使读者对绿的感受逐渐加深。
描写细腻
- 动静结合:既描写了潭水的静态美,如“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又描绘了动态美,如“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使绿色形象生动。
- 多感官描写:从视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绿色,如“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让读者仿佛能触摸到潭水的柔软与嫩滑。
手法多样
- 比喻拟人:运用大量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潭水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等,赋予绿色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对比衬托:通过与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的水对比,突出梅雨潭的绿独特而可爱。
情感真挚
-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如“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使情与景水乳交融,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情感逐层递进:从最初的惊诧,到被绿吸引、追捉,再到想拥抱、亲吻,最后不舍离别,情感逐渐加深,富有层次感。
语言优美
- 用词准确生动:动词如“揪”“攀”“掬”“吻”等,形容词如“闪闪”“滑滑”“清清”等,准确传神地描绘了景物和情感。
- 句式灵活多变: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绿》一文以其精巧的结构、细腻的描写、多样的手法、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 上一篇: 坦白歌词(03/28更新)
- 下一篇: 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03/2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