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叫我三国迷手游」SLG,游戏,到底爽在哪里?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3-04-16 07:12 366

叫我三国迷手游

SLG 游戏,到底爽在哪里?

      这个问题虽然提的有些粗放,但是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简而言之,SLG和其他游戏类型的差异所在,既是其他玩家接受不能、也是得以吸引爱好者的魅力所在

      注意,下文中并不严格区分SLG和SRPG

      SLG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只有两个:RPG和RTS

      SLG和RPG最大的不同是反馈周期的长短:RPG的短期目标很简单,战胜出现在屏幕上的那么为数不多的几个敌人就可以;而SLG则完全不能以拿了对方一两个人头作为阶段性胜利,屏幕外也许还有整装待出的援军,消灭了一两个单位之后,敌强我弱的整体态势完全不受影响,只有经过漫长的排兵布阵(这其中可能要忍受相当一段时间我方没有任何战果只有战损),最终实现玩家的战术意图,获得整体胜利。这时候玩家才能感受到反馈来的喜悦。当然,这种喜悦是超乎寻常的强烈的。接受不能的人往往是受不了前面漫长的等待,而爱好者们却愿意为了最后的喜悦而承受此前的压抑。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RPG的BOSS战能过近似的带来同样的体验,但是这里面还是有差异的。

      RPG的BOSS战最理想的情况,是能构成稳固的坦克-输出-奶妈的传统三角,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把战斗退化为简单的数字游戏,当然现在的很多RPG在BOSS的战斗机制上也在不断创新,但毕竟不够普遍,构筑传统三角的思想是不变的。

      而SLG的可能性要大的多:他没有固定的战术套路,地图是二维(甚至有时还带有高度这第三维度),什么样的单位需要承担什么样的任务,怎样实现,都取决于玩家自己摸索。而且很多时候,为了整体战局,局部战场的优势是必须被放弃的(甚至要付出牺牲)。这时候的战斗,更像是玩家和制作人的斗智斗勇。

      这是其一。

      大多数SLG有一个特点,主线战斗的奖励远丰厚于自由战斗。玩通一款SLG,最后发现自己其实只玩了那么二三十场主线战斗而没有玩任何的自由战斗,是非常常见的。一方面这也注定了单场战斗时间要拉长,甚至能到一个小时,也是我前文所说的反馈周期的一个体现;另一方面,SLG主线战斗接连不断也是一种非常刺激的挑战--毕竟RPG可不会有十连甚至二十连的BOSS连战。

      这是其二。

      至于SLG和RTS的差别,则是一个更强调智力,一个更强调反应和操作。就好比棋类游戏和球类游戏,各有所爱,也没什么不对。就不展开叙述了。

求助4399小游戏一个三国的游戏的游戏名字是什么?四个国家,吕布孙权曹操刘备,曹操骑象,孙权骑虎。?

      王朝战争

三国迷眼中的《三国志》是怎么的?

      作为一个三国迷,我小学时就看《三国演义》原著,高中就开始啃《三国志》原著,包括各种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动画片,中国的日本的,看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说到《三国志》第一印象还是游戏。从最开始玩的《三国群英传》系列到后来的《真三国无双》系列,甚至于《富甲天下》系列,当然也少不了光荣的《三国志》系列。

      三国这个大IP,除了各种英雄人物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著名的战役了。这方面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一样,毕竟不爱打仗的话就不会喜欢三国题材不是吗?

(图源网络)

      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战役都是依靠将领们的知识和策略进行交锋,所以在古代一个合格的将领需要掌握的知识其实是很多的,评书里形容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实际上对于一个合格的将领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这是基本技能。很多战役比拼的就是双方将领对于天文地理谁掌握的更精确。

(图源网络)

      就比如赤壁之战,双方对天文的掌握就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在小说里是诸葛亮借的东风,但历史上是因为周瑜一方因为本地土著更了解当地气候,知道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的原因,当冬季天气放晴时,洞庭湖以北地区经常会出现反常的东南风。所以才有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千古名句。

      而地理的话更是一名将领必须要了解的技能,最著名的就是马谡失街亭,虽然《三国演义》里很多虚构的情节,但是马谡失街亭还真的没有虚构,史书上确实记载了马谡“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合所破”这就是一个将领如果不懂地理,拍脑袋胡来导致的重大战略失误。

(图源网络)

      是否了解地形对于一名将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像马谡那种不了解地形的水货其实很少,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很多著名的战役在历史上并没有真的出现,因为对手没有那么傻,让你轻松地利用地形打出大胜,比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最喜欢用火攻,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兵等等,但实际上这些事他一件都没干过。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的时候是建安七年,当时诸葛亮尚未出山,这场战事是刘备指挥的,而且仅仅是刘备在烧了自己的营垒假装逃跑,然后在路上埋伏夏侯惇,在击败夏侯惇之后因为李典前来支援,刘备兵少所以见好就收,果断撤退。并没有像演义小说中的一样一场大火把夏侯惇十万大军烧了个七七八八这么夸张。毕竟夏侯惇也是一代名将,不会真的傻到在天干物燥的时候还往树林茂密的小路里追。

(图源网络)

      火攻听起来很好很强大,但实际上在古代很少真的使用成功,就是因为任何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要熟知地理去防范敌人放火。火烧新野和火烧藤甲兵更是干脆全部都是罗贯中虚构的。反倒是《三国演义中》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是真有发生的,利用天干物燥的气候突袭刘备营地,顺风放火,最终导致刘备军乱成一团被彻底击败。

      也正是因为历史上这些波澜壮阔的战役让人热血沸腾,所以三国迷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英雄梦,或是作为枭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或是作为谋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或是作为将军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甚至不少人还会幻想自己穿越到三国时代能不能闯出一方天地,因为这类提问在知乎上也是层出不穷,譬如“假如你穿越回三国,给你十万精兵,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穿越到三国时代,你会选择为谁效力?”等等。在这些问题里,三国迷们都在带入自己穿越后指挥若定,怎样去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赢得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

      但是现实中是无法真的穿越的,想要体验在三国时期领兵打仗的感觉也只能在游戏里去找感觉了。但是很多游戏是无法还原真实的地形的,所以别说穿越过去指挥大军了,就算只是作为游戏玩家来说体验感也并不高,因为缺乏地形和天气的因素可以做出的策略很少。不过我最近玩的一款手游《三国志·战略版》做的就比较不错,游戏中有自由行军,真实地形等等元素,这些都是之前三国游戏中很难体验到战争的真实体验。最近推出的“军争地利”剧本,其中新增了多种地形元素,玩家借助地形来打出很多现实战争中才有的操作。比如复刻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利用弓兵可以伏击的指令,在丘陵或是森林地形中引诱敌方追击然后进行伏击。

(图源网络)

      同时游戏也还原了历史上的地形,东汉时的凉州大致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西部、青海东部。凉州东部处于黄土高原西缘;中部有黄河众多支流冲积形成的谷地;西部就是著名的长1000公里,宽不到100公里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一带多为荒漠。所以游戏里的西凉就大多是荒漠地形。

      而四川盆地腹地,川中丘陵是最大的,其面积占比能够达到五成。巴蜀丘陵为突出的地理特征,游戏中巴蜀州丘陵数量也是各州中最多的,而邓艾偷渡阴平导致蜀国覆灭,游戏中阴平附近也有丘陵近道地形。

      而孙吴地形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合肥濡须口附近有湿地地形,这些考究的地形设计,不但提升了代入感和游戏体验,也可以在游戏之余对于三国时期的环境有更直观的了解,增加相关的知识,总而言之,作为一个三国迷,对于这个版本,还是很期待的。

SLG 游戏,到底爽在哪里?

      做为做过几款SLG的人说下自己简单的看法。

      SLG和大多游戏类型在有一点上面很不一样:SLG游戏的核心体验相对于玩家所做的决策,后置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做了某个判断之后,不会马上得到全部的反馈,不像格斗游戏那种押帧刀口舔血的感觉,也不像枪车球那样有着大量肾上腺素爆表的场面。但是SLG的魔性在于你总想知道自己的决策在接下来的进程里会呈现怎么的结果(所以有了“再玩一个回合就睡觉”的说法)。

      通常一个好的SLG会拥有一条比较复杂的决策流程,多个变量夹杂,使得最终的结果存在大量的变化区间。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这个学习过程很长而且艰涩(因为反馈不及时),所以SLG在拓展新用户上的表现是相对比较差的;但胜在这个类型的核心体验丰富绵长(因为学习深度),因此无论在什么平台上,SLG类型的生命周期远胜其他主要游戏类型。即使在大肆圈钱的手游领域,SLG也稳居最赚钱的类型领域。

三国迷眼中的《三国志》是怎么的?

      是唯一一本在我初次阅读时,感到莫名其妙的书。

      三国志曹仁传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上述内容是整个曹仁在南郡之战的全部表现,我初二时初读三国志,魏书位于蜀吴二书之前,彼时看完上述内容,我的第一反应是三国演义扯谎了,因为整个曹仁传也没有曹仁在南郡之战输给周瑜的表现,反而有曹仁大发神威的记载,再加上彼时反三国演义之风盛行,我也就觉得南郡之战周瑜胜曹仁是演义扯谎的行为。

      直到我看到了周瑜传。。。。

      周瑜传在描写南郡之战的细节时,其实我依然没看出曹仁输了,反而感觉像是周瑜和曹仁打了一仗,曹仁一直大占上风,然后周瑜中箭,凭借毅力装着没中,骗过了曹仁,最后曹仁暂且撤退。

      就综合周瑜传和曹仁传的记载,我乍一看还以为是曹仁打赢了南郡之战,周瑜不仅进攻土地失利,还身负重伤,简直堪称史实版赔了夫人又折兵。

      然而周瑜传的下一段,就有这个记载: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当时我的表情,如下所示:

      周瑜这就打赢了?全程发威的曹仁就撤退了一下,周瑜就占领南郡了?还成了南郡太守了?

      类似的疑问,在我阅读三国志时经常出现,比如夏侯惇的记载真是我咋看也看不出为啥是曹魏元勋,许褚传里跟个臭弟弟似的马超到底怎么让曹操如此头疼的,绝北道时一直被曹魏各路乱揍的关羽怎么就能拦得住那么多援军,甚至他娘的连个赤壁之战在魏蜀吴三书里都有三种不同的记载。。。

      综合来讲,三国志对我而言,就是一段时间内最让我困惑的一本书,魏蜀吴三本书就仿佛三个不同的作者所著一样,甚至直到现在,我也有好多内容并没有搞清楚,看别人的回答,我也觉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能,不确定性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