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李白诗歌赏析
最佳答案:
从内容题材来看,李白的诗题材广泛。有描绘壮丽山河的,如《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将庐山瀑布的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也有抒发思乡之情的,像《静夜思》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简洁质朴的语言,通过对月光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愁 ,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还有表达怀才不遇愤懑以及对人生理想追求的,如《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开篇描绘出奢华的宴会场景,却笔锋一转,展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茫;“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形象的比喻,写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表达出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信未来能够乘风破浪、实现理想的乐观豪迈气概 。
在艺术手法上,李白诗歌的一大显著特点是想象丰富奇特。在《蜀道难》中,他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蜀地的古老历史写起,营造出神秘悠远的氛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通过夸张的描写,极言蜀道之高峻险要,连黄鹤、猿猱都难以逾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他还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清平调?其一》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将杨贵妃的美貌与花、云相类比,以云喻衣,以花喻人,想象奇妙,生动地描绘出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貌。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飘逸、清新自然。他的诗句常常脱口而出,却又浑然天成,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语言简洁明快,节奏轻快流畅,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获赦后轻松愉悦、归心似箭的心情,读来一气呵成,毫无雕琢之感。
李白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研究。
李白诗词赏析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李白诗词的鉴赏
李白的月
朋友之远方来,陪其重游夫子庙,走至文德桥上,我低头寻思,可惜那日不是明月高挂,无缘赏那半边月明。
当年诗人李白在附近赋诗饮酒,只见皓月当空,碧波秦淮,于是凭着酒性来到文德桥观月,醉眼朦胧中,只见一轮明月落入水中,便连忙跳下桥去捞月,月亮在挽臂捞之时自然分成两半,从此立桥中央俯视,能看到河水中左右各映半边月亮,这一天下奇景。寓言里的猴子捞月只得一个笑柄,给后人一个启示而已。而李白投水捞月的故事,却给文德桥带了永久的荣誉,撩拨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为之而驻足。著名的现代诗人闻一多就在自己的叙事诗《李白之死》里用优美的诗句再现了当年李白捞月的情景,诗中写道:“月儿初还在池下丝丝柳影后窥看,象沐罢的美人在玻璃窗口晾发一般;于今却已姗姗移步出来,来到池西,池波一皱,又惹动了娴静的微笑……”
李白的月,但凡稍有了解古诗的人首当想到便是他的《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笔者因是金陵人,故先蘸笔墨描眉文德桥含带一点私心。
这首小诗,没有精美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奇特新颖的立意。用一种叙诉的语调,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绪。然而他却流传至今,耐人寻味。
客居异乡的人,总多多少少有些思乡情结。白日忙碌时也就罢了,每当夜晚仰卧于榻上,周围的一切都静了,只有头顶那一弯月冷冷清清地陪着。此时最能撩拨孤身远客的思乡情绪,看着自己身单影只,想着家乡的众多场景,不免感叹客况的萧条,年华易逝。
如此生动的月夜思乡图,在李白的笔下就短短的四句,写得清新朴实,写得明白如话,看似简单,却又意味深长,诗人只直叙场景,更多的深意,却让读者体味无穷,这便是此诗的绝妙之处吧,诗人没说的比他已经说的更多,真可谓脱口呤成,浑然无迹啊!难怪明朝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太白的诗里,关于月之佳句又何其一呢:
《子夜吴歌》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此句写景,但却紧扣主题,明月伴着捣衣声声,那是一个思妇的心曲,以月寄情,以声传音。此句看似见景不见人,却处处显露人景交融。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此文就本意看是诗人寄情思于景,想念如花似玉的美人又不知去了哪里,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而就笔者的了解,当初李白满腹报国伟志,想用自己所长为朝廷做些功绩,何来苦于投奔无门,而此文就是诗人去长安干谒玉真公主不遇那个时期的作品。此诗大体表现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吧!诗意深含表象之中,隐含不露,不得不让人观为叹止。然读后,笔者略有一丝遗憾:旷世奇才也难免脱俗,又何必怪后人争名夺利呢!
“白露垂珠滴秋月”“峨嵋山月半轮秋”“醉月频中圣”……粗略数来,李白的诗中,与月有关的举不胜举,但能超越《静夜思》的却无一处,更不必说其他了。
我就这样抚倚文德桥上,思绪畅游在李白的诗句里,淡忘了友人和周围的一切喧嚣繁华的街景。“开船了”水面画舫上一声吆喝才硬生生地把我拉回到了现实里。这才想到友人,回身巡视,发现友人此时两目低视波光鳞鳞的秦淮河水,整个人沉醉在其中,身影里写满了淡淡的愁丝。不忍打扰,就那样静静地等他,几日后的他将离乡背井去开创自己的新天地。此时一定思绪万千。
李白诗歌鉴赏
【诗文解释】 早晨告别彩云缭绕的白帝城,一天之间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两岸猿猴的啼鸣声回荡不已,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了千重山峦。 【词语解释】 【诗文赏析】 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 全诗气势豪爽、笔锋峻利,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喜悦也在空灵飞动的诗句中一览无遗。 ------------------------------------------------------------------------------------------------------------------- 详见:
- 上一篇: 金融学考研英语考英几(02/25更新)
- 下一篇: 考研复试什么时候出成绩?(考研复试什么时候出结果)
猜你喜欢
-
鸭窠围的夜赏析(一个五月之夜 赏析17:30来验收,会追加分)
-
艾青镜子赏析(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
-
大三下学期考研来得及吗(我准备跨专业考研,大三下开始准备专业课复..)
-
一个月时间准备考研(02/25更新)
-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好考吗(汉语言文学教育自考好考吗?)
-
上海十大考研机构实力排名(上海考研培训机构排行榜)
-
诏安电影城介绍词(请以My Town 为题目,写一篇70词左右的短文..)
-
现在准备考研还来得及吗(我现在是大二下学期,想明年考研,现在准备..)
-
考研338生物化学参考书(25生物考研择校|华南农业大学生科院生物学&..)
-
2019考研英语二分数线(2019年工科英语一学硕和2018年分数线一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