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晚春江晴寄友人赏析
最佳答案:
诗句解析
- “晚日低霞绮”:首句中的“低”字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绚烂的景象,通过“霞绮”二字,展现了晚霞如织锦般斑斓美丽。
- “晴山远画眉”:次句中的“远”字勾勒出远山的轮廓,如同美人画眉,既展现了山色的秀丽,又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春青河畔草”:第三句中的“青”字生动地描绘了春风吹拂下河畔青草的生机盎然,绿意盎然,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 “不是望乡时”:末句以“不是望乡时”作结,表面上看似否定,实则通过反问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此美景之中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情隐景中,通过描绘晚春江景的美丽,抒发了诗人怀乡、思友的感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炼字精准:诗中“低”、“远”、“青”等字的运用,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景物的特征,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巧妙:前三句写景,层层铺垫,最后一句突然转折,以“不是望乡时”点明主题,使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情感表达
- 怀乡之情:诗人在描绘晚春江景的通过对家乡景物的联想,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思友之意:诗题中的“寄友人”表明这首诗是写给远方朋友的,诗人在欣赏美景的也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希望与之分享这份美好。
《晚春江晴寄友人》以其优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和深情的表达,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展现了韩琮高超的艺术造诣。
晚春江晴寄友人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诗文赏析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晚春江晴寄友人古诗注释
晚春江晴寄友人》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主要写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作者仰视,有落日与彩霞。遥望有远山如美人一样娇翠,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由中生发出来!表达诗人怀乡、思友的感情
左偃写的<寄鉴上人>赏析
虞美人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提示:将鼠标移动到颜色不同的字词上可以看到注解。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 上一篇: 考研名额减少(02/24更新)
- 下一篇: 粉粉是什么意思(02/24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