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中国哪些桥属于开合桥(海珠桥--羊城八景之“碧海丹心”)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23 15:59 2

本文目录:

中国哪些桥属于开合桥

 最佳答案:

      在中国,属于开合桥的有:

      广济桥

      - 位置: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

      - 特点:俗称湘子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闻名,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中间的浮桥部分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可根据需要开启,以便船只通行。

      海珠桥

      - 位置:横跨广州珠江。

      - 特点:中国第一座钢结构开合桥,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美国公司施工、采用英国钢材建造。1933 年首次亮相,经历了两毁两建,2019 年大修后重获新生,依然保持着上世纪的经典外貌。其开合方式为平旋式,桥面可以旋转打开,让船只通过。

      天津解放桥

      - 位置:位于天津市。

      - 特点:原名万国桥,是一座对开式开合桥,其设计在当时达到了世界水平,造型优美,是天津的标志性桥梁建筑之一。该桥历经八十个春秋,至今保存完好。

      天津金汤桥

      - 位置:位于天津市。

      - 特点:是一座旋转式开合桥,其开合方式为桥面在桥轴线所在水平面内旋转,以让出航道供船只通行。

      武汉右岸大道跨工业港开启桥

      - 位置: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右岸大道北段,上跨工业港运河。

      - 特点:武汉第一座开启桥,采用升降式开合方式,桥面可以在9分钟内整体抬升27米,提升速度每分钟3米,这些数据为同类桥型的亚洲之最,以确保汛期5000吨级船舶正常通行。

      温州瓯南大桥

      - 位置:位于浙江省温州市。

      - 特点:国内已建成的同类型升降式开启桥之一,其开合方式与武汉右岸大道跨工业港开启桥类似,通过桥面的升降来满足通航需求。

      这些开合桥不仅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智慧和技艺,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水陆交通发展。

中国哪些桥属于开合桥

中国最多开合桥

      中国最多开合桥的城市是天津。

      有河就得有桥,天津桥梁种类很多,有浮桥、石桥、木桥、铁桥等。1937年前,市区有铁桥多座,其中除旧大红桥为固定式铁桥外,其余均为形态各异的开合桥。科学家茅以升说:“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天津的开合桥,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开合桥的发展历程。其开合方式有:旋转式、对开式、伸缩式、升降式多种。如金汤桥是旋转式;万国桥为对开式开合桥,该桥设计当时达世界水平,且造型优美,是天津一座标志性的桥梁建筑。万国桥历经八十个春秋,至今保存完好。

开合桥历史

      在1882年,清光绪八年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试图将南运河西岸督署前的原始浮桥改造成铁桥,但未能实现。1888年,即光绪十四年,他又尝试了一次,这次成功建成了可开合的桥梁,命名为金华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金华桥经历了一次现代化改造,旧桥移到了金钟河,被重新命名为金钟桥。1925年,金钟桥又迁移到南运河的三条石,名字依然沿用。

      1921年,金华桥的新桥迁移到了北大关,继续使用金华桥的名称,有时也被称为北大关桥。这段时期内,其他桥梁也得到了改建。自1887年光绪十三年起,红桥浮桥改建为单孔拱式铁桥,称为大红桥;总督衙门前新建了一座铁桥,被命名为金钢桥;海河上的东浮桥也改造成开合桥,称为金汤桥。

      在老龙头火车站附近,万国桥(现今的解放桥)源于老龙头浮桥的改造。这座桥是在1923年开始重建的,采用招标方式设计为新式开合桥。工程于当年启动,历经四年于1927年竣工。

海珠桥--羊城八景之“碧海丹心”

      海珠桥,广州市的第一座跨江大桥,中国首座钢结构可开合桥,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于1933年。大桥连接珠江两岸,起于维新路直达厂前街,位于珠江最窄处,北侧连通广州旧中轴线的中央公园、市政府、纪念堂。主桥长182.9米,采用3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设计,可承载2列10吨汽车。为确保珠江繁忙水道的大船通行,中跨设计为可开启结构。

      海珠桥曾被称为“珠江大铁桥”,因靠近“海珠石”而更名。桥的建成极大地便利了广州城区南北两岸的交通,但不久后即在战争中遭受破坏。1938年,日寇轰炸并拆卸开合设备,海珠桥丧失了开合功能,多次修复后中段桥面的开合功能未能恢复,导致珠江上大型船只无法进入内港,只能停泊在黄埔码头。

      在解放战争期间,海珠桥再次受损。1949年,国民党炸毁了海珠桥,中孔钢梁沉入江中,南北两孔钢梁折断。解放后,广州政府着手修复海珠桥。当时,苏联专家建议先修建一条简易木桥,但市政府决定利用国内技术能力,聘请铁道建筑学家卓观培主持修复工程。1950年3月,修复工作启动,仅用6个月就修复完毕并重新通车,历时仅半年,由市长叶剑英主持通车典礼。

      1974年,为了缓解桥上交通压力,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原桥两侧各增加宽7.83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桥宽由18.3米增加至33米,并设置了非机动车道。随着广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激增,扩建后的海珠桥也变得拥挤不堪,成为那个时代广州经济实力的象征。

      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珠桥日益老旧,中孔桥面开始凹陷,钢材锈蚀严重。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了加固、维修。加固采用自锚式吊索方案,在中孔增设吊索支撑,将原桥变更为3孔连续索桁组合结构。

      跨入新世纪,2011年11月,海珠桥再次启动大修工程,直至2013年9月完工通车。市政府要求在修复过程中,不仅要维修加固,还要将景观恢复至1950年重建时的状态。修复后的海珠桥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桥下空间增高,提高了珠江船舶与两岸沿江道路的通行能力。中跨通航净高由8.4米提高至8.7米,引桥下的空间也增高,沿江路通行净空由3.3米提高至4.2米,滨江路通行净空由3.2米提高至4.2米。

      维修后的海珠桥,不仅在外形上保留了原始风味,其通行能力、安全性、耐久性均得到显著提升,这座饱含历史的桥梁继续见证着广州的发展。

本文推荐:安宁其他产品:https://www.kmbdw.com/qitachanpin/areaid-5/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