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黄鹤楼句子赏析(有诗句引用的美段加赏析)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21 13:12 4

本文目录:

黄鹤楼句子赏析

 最佳答案:

      # 《黄鹤楼》赏析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堪称千古绝唱。

      诗的开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传说中仙人乘鹤飞升之事,营造出一种悠远、神秘且略带怅惘的氛围。仙人已去,独留空楼,美好憧憬与现实的落差,为全诗定下了怅然若失的基调,也隐隐透露出岁月易逝、世事无常之感,勾起人们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时光流转的喟叹。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离去,再不归来,唯有白云悠悠飘荡千年。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世事的变幻无常之间的对比。黄鹤的离去象征着消逝的美好事物,而白云的悠悠则代表着永恒的自然。在这一去一留、一动一静之间,诗人的孤独之感和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愈发深沉,让读者也不禁沉浸于这种无尽的苍茫与寂寥之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笔锋一转,从虚幻的传说回到眼前实景。在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繁茂。这两句对仗工整,色彩鲜明,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开阔明朗的画面。“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运用,不仅使诗句富有音韵美,还生动地表现出景物的清晰与繁茂,让人如临其境。这两句诗在情感上起到了转折作用,由前文的空灵、惆怅转向了对眼前美好景致的欣赏,这种美好也更加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为下文的思乡之情埋下伏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时分,游子思乡之情最浓。诗人极目远眺,却不见故乡,眼前唯有浩渺的烟波笼罩着江面,更添无限愁绪。这一问一愁,将诗人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推向了高潮。“愁”字收束全诗,既呼应了开篇的怅惘,又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余韵悠长,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内心那无法排遣的哀愁。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结合,将神话传说与眼前实景、历史的沧桑与现实的情感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又饱含深情的艺术境界。在格律上,虽前四句看似不拘泥于律诗规范,“黄鹤”二字多次出现,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却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毫无滞碍之感,展现出诗人高超的驾驭能力。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运用,如“黄鹤”“悠悠”“历历”“萋萋”等,使诗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黄鹤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展现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赏析。

黄鹤楼句子赏析

黄鹤楼语文赏析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鄂州城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升仙后,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濑乡的老子祠,去东阳的八咏楼,这里就可以观赏景色、会集神仙啊!)

有诗句引用的美段加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译文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赏析

      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五、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这首诗前四句起兴自然,写景豪壮;后四句抒情真切,入情入理。诗人运用高明的技巧,既表达了自己希望引荐入仕的愿望,又不见丝毫寒乞相,态度不卑不亢,十分得体。

      黄鹤楼

      崔颢

      译文

      从前的仙人已经架着黄鹤飞去,如今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来,人们只能看见那白云飘飘荡荡。

      晴空下,汉阳城历历在目,那将心中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有名的鹦鹉洲。

      暮色苍茫,我的心在哪里?江面上烟雾迷茫,真使人不胜忧愁。

      赏析

      本诗的头两句写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前一句写仙人子安或费文韦乘鹤登仙的故事,后一句写仙人已去,楼阁还在,并因此得名。这两句有虚有实,前句是虚,后句是实,且以虚写实。第三句肯定黄鹤不会再来,楼阁虽有其名,而无其实。第四句表面黄鹤仙人去后,岁月漫长,天上只有白云独自悠悠飘荡,想找黄鹤为伴,自不可得。这两句似有世事茫然,惆怅失意之叹,情绪比较低沉。

      第五、六两句写汉阳那边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十分茂盛。“晴川”使眼前的境地更加明朗秀美,高楼、大江、茂树、芳草、白云,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壮阔优美,给人以深邃的感觉。最后两句抒发离乡去国之感,因此太阳已快落山,江上烟雾笼罩。于是诗人便发出“乡关何处是”的慨叹。请调虽由明朗转入了低沉,但却描绘了另一种背景:楼阁、树丛、青草,全在夕阳晚照之中;山脚、楼下,一江烟波。这些景象虽引起游子的淡淡哀愁,但对于一般人来讲,却可以欣赏黄鹤楼的另一种风貌。

      总起看来,诗人从黄鹤楼写起,八句诗几乎句句不离黄鹤楼。或写楼的命名由来,或写楼的背景,先后给黄鹤楼描绘了两种风姿又于登临览胜之时,抒发吊古怀乡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是“即景生情”之作。

      送友人

      李白

      译文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

      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赏析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横”、“绕”两字,写出了青山白水与城为伴的情状。景色是美好的,两人就在这有山有水的城外话别。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看法。颔联从友人和作者两方面来写离别之情。此时友人即将告别远游他方,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打算,行踪会如浮云飘荡一般;看到浮云就能体会游子的心绪。前句蓬草是从友人的整个形象来说,此句浮云则是从友人的心境来说的。“落日故人情”写送者的心情。诗人看到那逐渐下落的夕阳,就想到同友人的分别,落日对人或人对落日,似乎都有一种不舍之情。但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对朋友的留恋之情:他就像落日徐下一样,对友人十分留恋。但既称“落日”,终究要落,朋友最终也要分别,诗人此刻的心情也是十分难受的。

      末一联写友人别去。“自兹去”照应开头的“青山白水”句。“挥手”本来是作别时互相挥手致意,但这里主要写诗人站在那里,对骑马远去的朋友,长时间的挥手,以示难舍之情。“萧萧班马鸣”一句,诗人是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表面上是写马,实际上是写离情。

      语言流畅,情意婉转含蓄,也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