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赏析
最佳答案:
《君子于役》出自《诗经?王风》,是一首妻子怀念远出服役丈夫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沉重灾难。
诗的开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妻子直白地倾诉丈夫去服役,归期茫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这简单的话语,饱含着她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等待本就煎熬,归期不定更是让这份等待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一天都在希望与失望间徘徊,“曷至哉”的追问,声声叹息,尽显思念之苦。
紧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乡村黄昏的景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暮色笼罩,鸡儿归巢,牛羊从山坡缓缓而下,一切都在回归安宁,准备享受家的温暖。在这温馨的时刻,女主人公却只能孤独地面对这一切,丈夫的身影在远方,家中缺失了他的存在。这一画面极具感染力,以景衬情,强烈地烘托出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读者仿佛能看到她伫立在门口,目光越过归来的家禽家畜,望向远方道路的身影。正因有了这几句写景,后面“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情感表达才更显深沉浓烈,女主人公的愁思如潮水般涌来。
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进一步强调丈夫服役时间之久,相聚之日遥遥无期。“不日不月”相比“不知其期”,更凸显出时间漫长难捱。“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再次描绘黄昏之景,只是鸡的栖息位置从“埘”变为“桀”,牛羊由“下来”到“下括”,细微变化暗示时间推移,女主人公的思念也愈发浓烈。而结尾“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笔锋一转,从急切盼归转为对丈夫温饱的牵挂,这份关心质朴又深情,尽显妻子对丈夫的温柔与体贴。
从艺术手法看,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句,仅在关键处替换少量字词,既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又层层递进地加深情感表达。诗中巧妙运用“赋”与“兴”。“赋”体现在对乡村生活场景细致入微的描绘,生动展现出一幅乡村黄昏图;“兴”则通过鸡、羊、牛的归巢,引发对丈夫未归的思念,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君子于役》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展现了古代劳动妇女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开创的日暮怀人意境,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