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暗香姜夔赏析(姜夔:的暗香。有何喻意?其中“江国,正寂..)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21 10:31 5

本文目录:

暗香姜夔赏析

 最佳答案:

      《暗香》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自度曲,以其空灵蕴藉的风格、深婉曲折的情感成为千古佳作。此词创作于绍熙二年(1191年)冬,姜夔冒雪拜访范成大,应其要求创作了《暗香》《疏影》两首新曲。

      词开篇“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以月色起兴,营造出清幽的氛围。那旧时的月光,曾多次洒在词人于梅边吹笛的场景中,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悠扬的笛声唤起佳人,二人不顾清寒共同攀折梅花,画面温馨美好,展现出往昔生活的惬意与浪漫。这几句从现实的月色回溯到过去,为全词奠定了怀旧的基调。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词人以何逊自比,感慨自己如今渐渐衰老,曾经的才情也逐渐消逝。这是从回忆回到现实,岁月流逝,心境已大不相同,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的无奈与喟叹。“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竹林外稀疏的梅花,散发着清冷的香气飘入宴席,一个“怪”字,体现出词人对梅花香气的敏感与诧异,梅花的清幽与当下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下阕“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描绘出江南雪夜的寂静,词人想折梅寄远,却因路途遥远、积雪初积而无法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寂寞之感。“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面对翠绿酒杯和红梅,词人默默流泪,难以忘怀往昔。“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回忆往昔与佳人在西湖边携手赏梅,千树红梅倒映在寒碧的湖水中,画面壮美而深情。这美好的回忆与当下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更凸显出词人内心的痛苦。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眼前梅花片片飘落,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暗示着与佳人重逢的渺茫,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词围绕梅花展开,却又不止于咏梅,而是借梅花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爱情的怀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身世飘零的孤寂。在结构上,不断在过去与现实间穿梭,虚实相生,空灵婉转。语言精妙,如“千树压、西湖寒碧”的“压”字,生动展现出梅花繁盛的姿态。意境清幽冷寂,与词人的情感紧密交融,体现出姜夔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

暗香姜夔赏析

姜夔的暗香诗意

      《暗香》、《疏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关于这两首词的题旨,过去有许多说法,但都难以指实。实际上,这两首词只不过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写的是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古代咏梅的诗词很多。但是,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姜夔这两首词并不一定有什么重大社会价值,但它却能从现实的官感中引起诗兴,摘林逋著名诗句为词牌名,适当地提炼和化用某些与梅花有关的典故,并由此生发开去,立意超拔,另创新机,构思绵密,错综回环。而且能自度新曲,叮当成韵,铸词造句,意到语工,丽而不淫,雅而不涩,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对这两首词扬之太高固然不当,抑之太下,恐亦非是。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全词可分为六层。上片,开篇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为第一层,从月下梅边吹笛引起对往事的回忆。那时,作者同美人在一起,折梅相赠,赋诗言情,境界何等幽雅,生活何等美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quot;何逊而今渐老"两句,笔锋陡转,境界突变,作者年华已逝,诗情锐减,面对红梅,再雉有当年那种春风得意的词笔了。正如作者所说:"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 (《蓦山溪》)。与上五句相比,境界何等衰飒。这是第二层。从"但怪得"至上片结尾为第三层。这两句点题,写花木无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 尽管你"忘却春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下片承此申写身世之感。从"江国"到"红萼无言耿相忆"是第四层,感情曲折细腻而又富于变化。换头,叙写独处异乡,空前冷清寂寞,内心情感波澜起伏:先是想折梅投赠,却又怕水远山遥,风雪隔阻,难以寄到;次想借酒浇愁,但面对盈盈翠盏,反而是"酒未到,先成泪";作者想从窗外红梅身上来寻求寄托并据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引起的却是更加使人难以忘情的回忆。些少六句,三致意焉。"长忆曾携手处"两句,是第五层,其中"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境界幽美,词语精工,冷峻之中透露出热烈的气氛。这是前句"忆"字的具体发挥。这两句说明词人最难忘情的是西湖孤山的红梅,它傲雪迎霜,幽香袭人,压倒了凛冽的冬寒,似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当?quot;携手共游",何等惬意!词脉发展至此,终于形成高潮。结尾两句又是一层,词笔顿时跌落,终于又出现了万花纷谢的肃杀景象。"何时见得"一句埋伏下许多情思,引起无限悬念。

        这首词构思绵密,自出机抒。词的创作虽与林逋《山园小梅》有关,但其境界却远远超林逋的诗作,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也不相类。林诗"曲尽梅之体态"(见司马光《温公诗话》),陆词借梅比喻诗人的品德,姜夔这首词却织进了个人身世盛衰之感。但写法上却"不即不离",看上去,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正如张炎《词源》所说?quot;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姜夔词的"清空"也正表现在这里。其次是,对比 照应,似纵旋收。作者本来以梅花为线索来抒写个人身世之感,但他善于把今昔盛衰之情捏在一起,在对比中交替进行,给人以强烈印象。如第一层写的是昔盛,第二层便接写今衰;第五层写昔盛,六层又以今衰作结。这二者形成强烈对照,境况十分鲜明。再次是,抒情写意,曲折尽致。这是一首抒情词,侧重于叙写词人激烈起伏的内心活动。以第四层为例,短短六句,却有三次转折,感情上的波澜回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音节谐婉,字句精工。《暗香》、《疏影》与《扬州慢》一样,前无古人,纯属自创。这两首词经过歌伎演唱的实际检验,作者自认为"音节谐婉"。当时曲谱,今已不传,但读起来仍能琅琅上口,叮当成韵。如前所说,作者是很注意研辞炼句的。这首词,词句秀美,用字精工,"冷"、"压"的准确鲜明,虚字的恰当适度,都有益于诗意的增强。

姜夔:的暗香。有何喻意?其中“江国,正寂寂”有何解?

      “暗香”这个词牌取自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此作为与咏梅相关联的词牌,是词人姜夔的创调。光“江国,正寂寂”一句就是“江南水乡一片沉寂”的意思,看不出什么内涵,应与下文“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等句连起来读,是指他看到范成大家园子里这么多美好的梅花真想寄一枝给曾经的恋人以表相思之情,可是路遥南寄达。这是他对曾一见倾心的合肥歌妓的一次回忆,他其貌不扬,感情道路坎坷,一直忘不了合肥那次艳遇,时时忆起。

本文推荐:呈贡区礼品回收:https://www.kmbdw.com/lipinhuishou/areaid-6/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