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元好问摸鱼儿主题是什么)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20 12:37 5

本文目录: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最佳答案:

      上片:自然奇观与悲剧起源

      - 起句设问:“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以“问”字开篇,引发读者对莲根、莲心的关注,通过“丝”与“思”的谐音,暗示了为情所困的青年男女的深情与苦楚。

      - 并蒂莲象征:“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描绘了并蒂莲含情脉脉的景象,实指一对青年男女至死不渝的爱情。

      - 情感爆发:“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与愤怒,质问为何上天允许的爱情,人间却不许白头偕老。

      下片:爱情精神的赞颂与悲剧的深化

      - 爱情赞颂:“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高度赞扬了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精神,即使被迫分离,其情其恨也将永存人间。

      - 悲剧烘托:“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以相思树和西风为喻,烘托了悲剧的不可避免性和命运的无奈。

      - 凭吊之情:“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凭吊与哀思,以及对未来可能失去美好事物的担忧。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全词以情见长,句句有情,情真意切,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以及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

      - 用典巧妙:词中引用了谢客、湘妃等典故,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词人对青年男女殉情的悲伤与同情。

      - 语言优美:词的语言优美流畅,如“夕阳无语”、“红衣半落”等词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凄美与哀婉。

      思想内涵

      - 爱情自由:词作通过歌颂青年男女为爱情自由而牺牲的精神,表达了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和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 社会批判:词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体现了元好问进步的爱情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元好问的《摸鱼儿》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社会批判精神的佳作。

摸鱼儿元好问赏析

求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的全文赏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曾听过这几句凄绝优美的情词,就连笔者十数年前年轻时夹於桌垫下的情侣剪纸也有这几句,可见好诗好词之所以能传世不坠必定有其道理,但虽晓得大家所见版本大不相同,不过笔者当然也并没有为这首词下过什麼工夫,直到有一天...

      辛巳农历年前,遥光兄忽然转寄了封信说有读者对某一首词之版本提出问题,要笔者帮他解决一下,真是的!居然丢给笔者这麼伤脑筋的苦差事。尔后笔者趁过年前的空挡回了封信给他对於此词约略的见解,然而笔者手边关於元好问这阕词的资料不多,故也不敢说结果是对的。

      基於本身对诗词的爱好与好奇心驱使下,年后陆续到许多书局去坐拥暂时的五车之富,可惜坊间虽有不少元好问诗文集,但属於词作方面的资料却相对稀少,故笔者仅就目前可得的资料就版本差异勉强稍作说明,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研究的兴趣。同样的,笔者不敢说以下所得的绝对正确,此点祈请各位读者特别注意与包涵。

      元好问(西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代 秀容县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岁能诗。宣宗贞佑年中,蒙古挥军南侵,元好问为避兵祸南下,居福山县(今河南省 宣阳县西六十里)。三十二岁进士及第,时为兴定五年,后金亡不出仕,自号遗山真隐。与李治、张德辉友善,时号龙山三友。

      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一九三五年曾於【国风】期刊中对於元好问有一段评论:『金自大定,明昌以遗,文风蔚起,遂於蔚末造笃生遗山,卓为一代宗师。其诗嗣响子美,方轨放翁,古文浑雅,乐府疏快。国亡以文献自任,所著【壬辰杂篇】虽失传,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书,故独称雅正。诗文史学,萃於一身,非第元 明之后无与颉颃,两汉以来,固不数数觏也。』这一段大意是评价元好问文学方面的造诣著作以及其在宋 元之间的声望。

      基本上,元好问真可算是大诗人了,据郝经所撰【遗山先生墓志铭】说他的诗作『共千五百余篇』,这当然是在没有佚失的情况下为数。至於词方面,也有三百多之谱。虽然元好问填词的造诣或许并不在诗作之上,不过有一首词倒是获得相当多人的喜爱与共鸣,那就是【摸鱼儿-雁丘辞】,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

      根据元好问对这首词所作的小序:『乙丑岁赴试并州(按缪钺教授考定,当时元好问十六岁间),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作无宫商,今改订之』,因此应是元好问后来以赴试当时旧作修改的,至於订定年份则不可考。

      言归正传,盖房子需要按图施工,作诗要按诗律来作,作词则需要按谱填词,这是认识、写作古典诗词很重要的一点观念,任何一种游戏都有所谓的『游戏规则』,同理,写作古典诗词也有写作古典诗词的游戏规则,既然是游戏规则便代表必须遵守这些规则以达到游戏的目的。但有许多人以为写古典诗词不需要“拘泥”於格律,其实这样的观念并不可取,也非常不正确,试想我们画图是不是还得在有限的彩笔和有一定大小的纸张作画呢?基於介绍元好问这一首词的必要与必然,我们必须先了解【摸鱼儿】词谱,否则元好问这首【雁丘词】大可随便写、随便人去改,不需要笔者再来试著还原他的面目了。

      摸鱼儿,双调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鱼子、安庆摸、买陂塘、陂塘柳等别名。

元好问《摸鱼儿》详解

      摸鱼儿

      金·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评语:元老夫子在为殉情于他面前的两只大雁写下这首词时,不会想到它成了现在男女失恋时的自我慰籍之语。经过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广为人知,看到痴男怨女的总代表李莫愁毅然跳进火坑时,夫复何语?爱情真是一个火坑?不管怎样,要感谢那两只大雁,感谢它们引出了这首经典的问情妙词!

      元好问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词 ,词前小序为 :“ 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 ,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丘辞》。“ 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 ,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 ,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 ,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 。“双飞客”即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无论是团聚 ,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 ,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 ,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 》有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 ,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 ,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 。“山鬼”“啼风雨”本自《 楚辞·九歌·山

      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 。“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元好问摸鱼儿主题是什么

      一是为一对双双投河的恋人写的,二即《雁丘词》很明显是为一对雁写的。主题应该是歌颂爱情的忠贞

本文推荐:莱芜商铺出租:https://laiwu.zfsf.com/shangpuchuzu/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