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
最佳答案:
上阕
- 友情与志向:词的开头“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通过陈登和陈遵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与陈亮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接着,“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描绘了两人相聚时的豪放情景,以及对富贵的蔑视,展现了他们共同的志向和高尚情操。
- 无人理解的感慨:“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表达了他们慷慨激昂的言论无人理解的孤独感,只有明月相伴,抒发了内心的无奈与愤慨。
下阕
- 对国事的忧虑:“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通过反问,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心变化的感慨。
- 人才不被重用的愤慨:“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用千里马比喻人才,批判了当权者不重视人才,却空喊搜罗人才的虚伪。
- 坚定抗敌的决心:“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通过陈亮的言论,歌颂了他坚定的抗敌决心和为国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抗战胜利的渴望。
艺术特色
- 用典与抒情结合:词中大量运用典故,如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汗血盐车等,使词意更加含蓄深远,同时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 浪漫主义气息:词中把写景、抒情、用典、使事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反映了作者与陈亮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抒发了他们坚持抗战、志在统一的壮心豪情。
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辛弃疾与陈亮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
此词之特色在于巧妙地融合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以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之情,展现悲壮沉雄、奋发激昂的格调。情感的力量在于以情动人,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无不充溢着激情,而此词亦是如此。作者与陈亮,皆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心怀恢复中原之大志,然而南宋统治者不思北复中原,志向难以实现。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佳话。这首词即为当时相互唱和佳品。词中饱含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及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情感深邃。
周济指出,稼轩词中的不平之鸣,无处不在,充满英雄之气,而无学问之语。词人慷慨悲凉的感情,通过健笔硬语倾泻而出,英气勃郁,隽壮可喜。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为叙事烘染或铺垫。此词上阕即采用此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托环境氛围,深刻抒发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抗成志士,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情感沉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英雄坐老,壮志难酬,但胸中的烈焰永不熄灭。接下来“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抒发壮怀,并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二人友谊深厚,爱国之志相同,故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词中津津乐道,描绘二人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形象地表现出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
下阕则是直接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忽视家耻国难。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刻画出南宋统治者的庸懦丑态,抒发郁勃胸中的感慨。词人向统治者发出严厉的质问,凛然正气,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增强了词的感情色彩。
词人想到:要实现统一,必须重用抗战人材,然而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词人连用三个典故,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不平之情,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行为的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接下来“正目断关河路绝”,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和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传说,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全词意境推向高潮,给人以极大艺术感染力。
扩展资料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译文 | 注释 | 赏析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宋代]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赏析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 。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
创作背景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赏析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推荐:呈贡区法律:https://www.kmbdw.com/falv/areaid-6/
- 上一篇: 中考作文加赏析(02/19更新)
- 下一篇: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