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春泛若耶溪赏析
最佳答案:
整体意境
全诗以“泛”字为线索,通过描绘春江花月夜的静谧美景,营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词句解析
-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开篇点题,表明诗人寻幽探胜的心意不曾中断,此次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
-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描写了晚风轻拂行舟,春花夹岸的美景,给人一种清幽闲适的感觉。
-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通过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展现了夜晚泛舟的深远意境。
-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月夜下雾气升腾、月亮低垂的静谧景象。
-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纷繁世事的感慨,表达了他愿意成为一名隐居垂钓的隐者的心愿。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如“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又有动态的描写,如“晚风吹行舟”,动静相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优美:诗歌语言清新自然,用词考究,如“溶溶”、“低向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动态美。
总结
《春泛若耶溪》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春泛若耶溪的诗意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韵译】: 归隐之心长期以来不曾中断,此次泛舟随遇而安任其自然。 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 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水潭烟雾升腾一片白白茫茫,岸树明月往后与船行走逆向。 人间世事多么繁复多么茫然,愿作渔翁持竿垂钓在此溪旁! 【赏析】: 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的人生,不曾“断绝”,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情绪。 以下写泛舟的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题中的“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写出游程中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斗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的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的故实,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描写小溪的诗词
王 维 《青 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 桃 源 行 》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 山 中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鸟 鸣 涧 》 月出惊山鸟,时鸣村涧中。
萁 母 潜 《春泛若耶溪》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常 建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李 白 《行 路 难》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峨眉山月歌》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越女词》 (五首其二)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五首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胜雪。
刘 尞 虚 《阙 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张 旭 《桃花溪》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清溪泛舟》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李 邴 《 汉 宫 春 》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离。
韦 应 物 《滁洲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李 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直向西。
曾 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贺 鋳 《忆秦娥》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李 清 照 《 武 陵 春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辛 弃 疾
《西江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鹧鸪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生查子》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鹧鸪天》 莫道人间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
冯 取 洽 《自题交游风月楼: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
黄 庭 坚 《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柳 宗 元 《溪 居》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
苏 轼
《虞美人》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西江月》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
周 邦 彦 《西江月》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