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浪淘沙其一赏析
最佳答案:
# 《浪淘沙?其一》赏析
《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原文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的开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诗人以雄浑壮阔的笔触,描绘出黄河九曲回环、裹挟着万里泥沙,在狂风巨浪的簸荡下,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的磅礴景象。“九曲”极言黄河河道弯曲之多,“万里沙”突出其裹挟泥沙之巨,“浪淘风簸”生动展现黄河浪涛汹涌、风急浪高的动态画面,“自天涯”则强调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来自天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尽显黄河的雄伟气势与磅礴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后两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诗人笔锋一转,从对黄河现实景象的描绘转入奇妙的想象。诗人巧用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以及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突发奇想,既然黄河与银河相通,那不妨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直达银河,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这一想象大胆而新奇,打破了现实与神话的界限,使诗歌的意境陡然升华,从雄浑壮阔的现实场景跃入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为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期间,他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却未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变迁。诗中借黄河的磅礴气势与淘金者的口吻,一方面表达了对淘金者艰辛生活的同情,他们整日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与牛郎织女生活的恬静天河形成鲜明对比,寄托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诗人借“直上银河”的想象,展现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心怀壮志、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渴望冲破现实束缚,实现理想,体现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艺术特色上,这首诗巧用夸张手法,如“九曲黄河万里沙”极言黄河之长与泥沙之多,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巧妙运用典故,使诗歌内涵更为丰富,意境更为深远;诗的前两句写实,后两句想象,虚实结合,让诗歌既有现实的厚重感,又充满浪漫奇幻色彩;全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尽显诗歌的音乐美 。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
不知以上赏析是否符合你的预期?若你对其中的解读角度、字数等方面有调整想法,或者想深入探讨刘禹锡其他作品,都能随时告诉我。
关于 刘禹锡《浪淘沙》的赏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刘禹锡的浪淘沙的诗意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李煜 《浪淘沙》原文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本文推荐:北京商铺:https://beijing.zfsf.com/shangpuzushou/
- 上一篇: 晚安的英文(答案的英文怎么写)
- 下一篇: 回头造句(暮然回首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