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狱中上母书赏析(狱中上母书的作品赏析)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18 05:35 6

本文目录:

狱中上母书赏析

 最佳答案:

      《狱中上母书》是明代少年抗清英雄夏完淳在南京狱中写给嫡母盛氏的诀别信,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悲壮苍凉,一唱三叹,雄强恣肆,感人至深。

      开篇,夏完淳直言“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沉痛之情扑面而来。自父亲夏允彝离世,两年间他历经艰辛,本欲恢复明朝,报大仇、恤死荣生,无奈天不遂人愿,抗清义军一旅才兴便遭覆灭。他满心愧疚,因这两年未能尽一日菽水之养,致使嫡母托身空门,生母寄居于别姓,一门漂泊,如今自己又将先赴九泉,自感不孝之罪通天。

      接着,他牵挂家中双慈、妹女,深知家门祚薄,自己死不足惜,却担忧八口之家的生计。但他又坚定认为,自己之身,父所遗、君所用,为父为君而死,不负双慈。忆及嫡母十五年如一日的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大恩未酬,悲痛万分,遂将嫡母托付给姐姐夏淑吉,生母托付给妹妹夏惠吉。

      谈及身后事,夏完淳表示若妻子遗腹得子,便是家门之幸;若不然,万勿置后。他以张溥立嗣被人诟病为例,表明不愿立不肖后嗣而遭人耻笑。他坚信,若明朝中兴再造,即便无后,也能庙食千秋,若有人妄言立后,他与父亲在阴间也绝不饶恕。

      随后,他宽慰母亲,战乱未平,望双慈保重身体,不必挂念自己。还满怀豪情地说“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将家事托付给外甥侯檠,希望在寒食、盂兰之时,能有一杯清酒、一盏寒灯祭祀,不至于成为若敖之鬼。并嘱托侯檠善待自己结婚两年、贤孝素著的妻子。

      文末,夏完淳感慨“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亲为忠臣,自己为孝子,含笑归天,了却分内之事。他视生死如自然,将身体看作敝屣,只因被正义之气激发,领悟了天人之理。虽觉十七年人生如恶梦,但坚信报仇于来世,神魂可无愧地遨游天地间。

      这封信,不仅是夏完淳对母亲的深情告白,更是他忠肝义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

狱中上母书赏析

狱中上母书的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夏完淳集》卷八。这是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夏完淳在南京狱中写给其生母及嫡母的绝笔信。作者在临刑前为“不得以身报母”而深感悲痛;为家中“八口”的生计问题而深感忧虑;但他又认为:“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以身殉父”是死得其所的。文中表达了作者以身赴义、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文中所表述的“忠”、“孝”等词句,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和民族气节紧密相关的。全文一唱三叹,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本文推荐:黄山车位:https://huangshan.zfsf.com/cheweizushou/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