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五猖会全文赏析(02/17更新)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17 15:01 4

五猖会全文赏析

五猖会全文赏析

 最佳答案:

      主题思想

      - 对封建教育的批判:文章通过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感受,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 对民俗文化的肯定:文章表达了鲁迅对民俗文化存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并通过回忆五猖会等民俗活动,展现了作者与民间民俗文化的精神渊源。

      艺术特色

      - 铺垫与对比手法:文章开篇并未直接描写五猖会的盛况,而是通过回忆童年看赛会、《陶庵梦忆》中的热闹赛会以及自己见过的较盛的赛会,层层铺垫,为后文父亲要求背书、作者心情的转变做铺垫。通过“我”对赛会的期待与父亲的要求之间的对比,以及背书前后的心情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如文章第一节结尾的“于是,完了”四个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所见赛会之冷落,也表达了希望得不到满足的失望和惋惜之情。而描写准备去看五猖会时的欢乐情绪时,“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一句,则生动地展现了儿童的兴奋与期待。

      - 独特的剪裁:文章题为《五猖会》,却并未正面描写五猖会的盛况,而是重点叙述了看五猖会前因背书而产生的波折。这种剪裁方式有助于突出主题思想,即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文化内涵

      - 民俗文化的展现:文章详细描述了五猖会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包括五猖神的形象、五猖庙的特别之处以及当地人对五猖会的期待和庆祝方式,为读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画卷。

      - 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通过对五猖会等民俗文化的描写,鲁迅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肯定,同时也反思了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封建思想和教育方式对个体的束缚和压抑。

      《五猖会》一文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和对民俗文化的肯定,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思考。

本文推荐:呈贡区台湾通行证:https://www.kmbdw.com/taiwantongxingzheng/areaid-6/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