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摘抄及赏析
最佳答案:
为你摘抄并赏析《红楼梦》中的经典段落,希望能让你领略这部名著的魅力。若你还想了解其他名著的相关内容,欢迎告诉我。
1. 林黛玉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赏析:这段描写从眉眼、神态、身姿到气质,全方位地勾勒出林黛玉的形象。“似蹙非蹙”“似喜非喜”精准地描绘出黛玉眉眼间的含愁带情,尽显其多愁善感;“弱柳扶风”生动地展现出她的娇弱之态,让人不禁心生怜惜;“心较比干多一窍”突出了她的聪慧过人,而“病如西子胜三分”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娇弱美丽。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黛玉的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2. 王熙凤初见黛玉之语:“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 赏析: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段言语充分展现了她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她夸赞黛玉标致,既讨好了贾母,又让贾府众姐妹听着舒心;将黛玉比作嫡亲孙女,抬高了黛玉的身份,同时巧妙地借机表达对姑妈去世的惋惜,而用手帕拭泪的动作更是将她善于逢迎、精于表演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3. 《西江月》评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赏析:这两首《西江月》看似是贬词,实则是对宝玉的别样赞誉。表面上,它说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但实际上是对封建世俗观念对人的禁锢的批判。宝玉蔑视功名利禄,其行为与世俗观念相悖,这种“偏僻乖张”恰恰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真性情的坚守,展现出独特的叛逆精神。
4. 宝玉相思之语:“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赏析:这段文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相思血泪、春柳春花、风雨黄昏等,将宝玉对黛玉的相思之苦抒发得淋漓尽致。从饮食、睡眠到外貌、心情,全方位地展现出他被情所困的状态。语言优美且富有节奏感,把相思之情渲染得极为深沉,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
5. 宝玉内心独白:“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赏析:这是宝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对黛玉坚定不移的深情,以及对“金玉良缘”的不满和无奈。它深刻地凸显了爱情与封建婚姻制度之间的冲突,宝玉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虽与宝钗结为夫妻,但心中始终牵挂着黛玉,无法真正释怀,这种情感的挣扎体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6. 王熙凤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 赏析:这是王熙凤的判词,精准地概括了她的一生。王熙凤精明能干,善于算计,但正是这种过度的精明,最终导致了她悲惨的结局。判词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勾心斗角、盛极而衰的命运,同时也警示人们,过度的算计和追逐利益往往会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7. 《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 赏析:通过强烈的对比,描绘出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景象。从昔日的繁华到如今的衰败,从富贵到贫穷,从生离到死别,展现了封建家族兴衰荣辱的迅速更迭。这段文字富有哲理与警示意味,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同时也对封建制度下人们追逐名利的行为进行了批判。
8. 黛玉读《西厢记》: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 赏析:短短几句,生动地展现出黛玉对《西厢记》的喜爱。“越看越爱看”“余香满口”直观地体现出作品对她的强大吸引力。而“只管出神,默默记诵”进一步刻画了她沉浸在书中的状态,被书中的浪漫情感与优美词句深深打动,反映出黛玉对美好情感与高雅文学的追求,也从侧面展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
9. 宝玉挨打后黛玉探望: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只见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旧痕,却是新哭。
- 赏析:通过宝玉梦境与醒来见到黛玉的场景对比,突出了黛玉对宝玉的深切关怀。宝玉梦中纷扰不断,而黛玉则在一旁默默哭泣,“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这一细节,将黛玉听闻宝玉挨打后的心疼、担忧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二人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愈发显得珍贵,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们爱情的坚贞。
10. 《葬花吟》片段:“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 赏析:《葬花吟》是黛玉的内心独白,她以花自喻,借花的凋谢抒发自己寄人篱下、红颜薄命的感伤。“红消香断有谁怜”写出了她对自身命运的哀叹,通过对暮春落花的描写,将伤春与自伤融合在一起,体现了黛玉敏感细腻的心思。也反映出她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无奈与抗争,在那个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时代,她只能通过葬花来抒发内心的痛苦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11. 《枉凝眉》歌词:“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赏析:这段歌词以疑问起笔,道尽了宝黛爱情的无奈与悲剧。“水中月”“镜中花”比喻两人爱情的虚幻不实,虽彼此牵挂,却难以圆满。“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呼应了黛玉以泪还情的设定,生动地表现出这段爱情在封建礼教下的艰难与悲哀,深刻地揭示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性,也反映了封建制度对美好爱情的摧残。
12. 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 赏析:这是《红楼梦》中极为经典的笑剧场景。刘姥姥的滑稽言语,引发了众人各具特色的笑态。史湘云的豪爽、黛玉的娇弱、宝玉的受宠在这一笑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人物笑的细节描写,不仅凸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贵族家庭生活的生动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贾府日常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刘姥姥的机智和善于迎合,以及贾府众人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
13. 紫鹃试探宝玉:“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
- 赏析:紫鹃这一连串的追问,看似啰嗦,实则巧妙。从各个角度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将宝玉对黛玉的深情逼到极致。宝玉听闻后如痴如狂的反应,也侧面证明了两人感情之深厚。紫鹃的话语推动了宝黛情感线的发展,展现出她对黛玉的忠心与聪慧,她深知黛玉的心思,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宝玉,为黛玉的未来寻求一丝保障,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宝黛之间爱情的真挚和坚定。
14. 宝玉安慰黛玉:“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 赏析:这是宝玉安慰黛玉之语,寥寥数语,尽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与体贴。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宝玉深知黛玉的担忧,一句承诺让黛玉安心。黛玉听后去寻宝钗说笑,也表现出她情绪的快速转变,反映出宝黛之间那种相互理解、依赖的特殊情感。他们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这种情感在封建礼教的压抑下显得尤为珍贵,也让读者看到了他们之间纯真而深厚的感情。
15. 黛玉葬花: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疖子,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槅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说着,只听得“哗啷啷”一声响,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小红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谁知小红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小红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听见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小红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
- 赏析:这段文字先是描绘了芒种节大观园
本文推荐:晋宁厨房家电维修:https://www.kmbdw.com/chufangjiadianweixiu/areaid-9/
- 上一篇: 关于无锡的古诗(02/16更新)
- 下一篇: 人影儿的读音(影的拼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