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包身工赏析
最佳答案:
主题思想深刻
- 反映社会现实:作品真实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中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包括恶劣的住宿、饮食和劳动条件,以及受到的非人虐待,展现了她们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苦难。
- 揭露社会黑暗:通过揭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罪恶,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艺术手法精湛
- 点面结合:既对包身工群体进行整体描绘,如起床、吃粥等场景展现了她们的共同命运;又抓住典型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如“芦柴棒”被殴打、“小福子”受惩罚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以记叙为主,穿插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背景,议论其本质和危害,描写包身工的生活细节和人物形象,抒情表达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充沛,论证有力。
- 借鉴电影表现手法:运用悬念手法,开头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包身工的命运;注重场景的安排与镜头的调度,如“起床”“吃粥”等场景的描写,通过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的镜头切换,生动地再现了包身工的生活场景;巧妙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不同画面的对照、连贯、相似、交叉等技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鲜明
- 准确形象:运用精确的数据和形象的描写,如“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生活状况,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简洁有力:语言简洁而有力,如对包身工起床、吃粥等场景的描写,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饱含感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包身工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控诉,如对“芦柴棒”被殴打的描写,作者的情感与文字融为一体,震撼读者的心灵。
《包身工》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精湛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语言特色,成为中国报告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包身工是文章还是小说?
《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
《包身工》一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
是文章。。。
夏衍的《包身工》 中以哪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夏衍的《包身工》 中以哪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 上一篇: 水浒传第十回赏析(水浒传第10回11回)
- 下一篇: 拟人句加赏析(写一个拟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