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1000字以内(清明上河图观后感1000字 急需!!!)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13 11:57 3

本文目录:

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1000字以内

清明上河图艺术赏析 1000字以内

 最佳答案:

      # 构图布局巧妙

      《清明上河图》采用长卷形式,以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画面从汴梁郊外的宁静风光起始,渐渐过渡到汴河的热闹,再至街市的繁华,层次分明,繁而不乱,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北宋的城市之中,随着画卷的展开一步步领略其风貌。

      # 人物刻画细腻

      画中人物众多,据统计有八百多人,涵盖了社会各阶层。张择端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神态、动作和服饰,生动地展现出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如扛着锄头的农夫、挑着担子的小贩、骑马的官员、坐轿的妇人等,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使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气。

      # 建筑描绘精美

      画卷中的建筑也是一大亮点,木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宋代建筑的精巧与华丽。酒楼高耸,旗帜飘扬,招牌醒目;虹桥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它没有桥墩,以独特的拱形结构横跨两岸,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船只穿梭,繁忙而有序,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

      # 绘画技法精湛

      在技法上,张择端将线描淡彩相结合,用笔严谨,富有变化。线条流畅且刚柔并济,描绘人物时注重神态和动作,通过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景色时,远近景处理得当,远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水波荡漾。在色彩运用上,以淡雅色调为主,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虽历经岁月褪色,但风采依旧。

      # 主题内涵深刻

      作品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它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美术课老师让写《清明上河图》的赏析,而且要我们用以下的顺序来写赏析: 1. 作品名称 艺术种类 何代(何

      给你先介绍下作者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名画传世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24.8公分),长528.7厘米(528公分),绢本设色。

      (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上千,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你自己稍微组织一下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1000字 急需!!!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一、内容丰富。《清明上河图》在表现手法上,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清明上河图》中画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第二、 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lun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 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10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

本文推荐:富民翻译/速记:https://www.kmbdw.com/fanyisuji/areaid-11/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