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古诗文鉴赏题及答案
最佳答案:
示例1
1.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 山寺夜起
- 江湜
-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 问题
-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3. 答案
- 烟的特点:色白,具有动态。
- 描写手法: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 不眠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示例2
1. 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
- 刘长卿
-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 长沙过贾谊宅
- 刘长卿
-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唯留楚客悲。
-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2. 问题
- 两首诗颔联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 两首诗第二句中“楚客”各指谁?两首诗都写到了贾谊,有何作用?
3. 答案
- 异同点:相同点:寓情于景。第一首诗颔联,写诗人远眺汉口,看夕阳西下,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遥想洞庭秋水浩渺,似与渺远的天边连在一起。诗人身在汀洲心驰洞庭,对友人的牵挂思念之情充盈其间;第二首诗颔联“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贾谊旧宅,表现出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诗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一为实景,一为虚景。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写友人所在地洞庭湖浩渺的水色,虚实相生,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真挚、浓烈。而第二首诗颔联所绘为眼前实景。
- 楚客指代: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
- 贾谊作用: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示例3
1. 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再过金陵
- 唐 包佶
-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 石头城
- 宋 刘翰
-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2. 问题
-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3. 答案
- 景物描写异同: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 思想情感:包诗通过对金陵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兴亡的无奈之情。刘诗则通过对金陵城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逝去辉煌的哀悼之情。
示例4
1. 题目: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 问题
-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尾联颇有特色,请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3. 答案
- 不正确选项:D。诗的前两联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后两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意在表现蜀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易于治理。
- 尾联赏析:尾联用典,以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文翁为例,表达了对李使君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像文翁一样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使梓州得到良好的治理。诗人也表达了自己不敢倚老卖老,愿意向先贤学习,为梓州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含蓄。
示例5
1. 题目:归王官次年作
- 司空图
-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2. 问题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
3. 答案
- 不正确选项:B。首联下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执着的热爱:“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 颈联赏析:相同点: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不同点:司空图的颈联侧重于写静中的动,以“春涨满”和“午晴初”描绘出春天水满池潭、阳光明媚的宁静景象,而白居易的诗句则侧重于写动中的静,通过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示例6
1. 题目:野航为范子俊赋
- (明)袁凯
- 一舸夷犹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 幽花满棹初维岸,春水连堤忽上天。
- 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
- 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
一、观沧海
1.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2、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参考答案】
1.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2、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王湾
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颈联(三)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潮平两岸阔(2分)(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2、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 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3.略。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4、.思念故乡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4、《钱塘湖春行》描绘了钱塘湖春天怎样的景象?
5、.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7.、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 最爱 3.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4。春水初涨、莺飞燕舞、春花渐开、春草初萌的早春景象。
5.“几处”“谁家”,使读者意识到不是处处早莺争暖,不是家家燕子衔泥,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6.“渐欲”“才能”是极有分寸的, 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马蹄踏过的还是初生的春草,描绘了钱塘湖的初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7.本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四、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深秋晚景图 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漂泊之感,离别之情。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本诗是一首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关切之情。
六、夜雨寄北 ———李商隐
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2、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2.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七、、泊秦淮 (杜 牧)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忧国忧民
八、浣溪沙 晏殊
1.本文的体裁属于 ,浣溪沙是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1.词 词牌名 2.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九、望岳 ———杜甫
1.诗中的“阴”“阳”分别指______、__
2.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5、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山北 山南 2.A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4、 高大巍峨5、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十、春望 ———杜甫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 .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3.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4、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5、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答案】1、.国破或:破 2、.破 满目凄然 3、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4、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5、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十一、使至塞上 ———王维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答案】(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2)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十二、游山西村 ———陆游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答案】1、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描绘意境1分,抒发心情1分,语言流畅1分) 2.C
十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 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 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思想感情:
蕴含哲理: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刘禹锡白居易2、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蕴含哲理: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十四、赤壁 ———杜牧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4、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3、周瑜 李商隐 4.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十五、过零丁洋 ———文天祥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2“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水打的浮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2、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3、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