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知识 > 正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语文高考考哪些古文?有没有必考的)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11 14:39 3

本文目录:

高考必背古诗文

高考必背古诗文

 最佳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在不同地区、不同版本教材下可能略有差异,以下为常见的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 必修篇目

      - 《论语》十二章: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

      - 《劝学》(《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如“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师说》(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阿房宫赋》(杜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六国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赤壁赋》(苏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项脊轩志》(归有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选择性必修篇目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报任安书》(司马迁):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过秦论》(上)(贾谊):“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礼运》(《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陈情表》(李密):“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诗词曲篇目

      - 《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归园田居(其一)》(陶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语文高考考哪些古文?有没有必考的

      什么叫范围啊? 背诵还是古文啊?如果是古文的话,有规律的。第一篇着重是人物叙事,基本上都是说这个人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啊、智慧啊之类的。考题上看,字词的解释、翻译句子、虚词的判断都是必考的。第二篇着重议论哲理的。什么游啊,什么记啊,还是挺多的。这个注重的是全文的理解,主旨的把握。题目是一些语境的理解啊,主旨的理解之类的,所以难度较高。 ========================================================= 如果是背诵的范围的话: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第一段) 12、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除了课文上的,还有就是名篇的名言。这个是积累问题了。 ======================================= 还有一些文学常识。基本都是书本上出现过的。名家、字号的问题。

本文推荐:迪庆联合办公空间:https://diqing.zfsf.com/xiezilouhezu/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