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描写四月的诗句古诗
最佳答案:
-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此诗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乡村的旖旎风光和农忙景象,绿色的山原、白色的河水,在杜鹃的啼叫声中,细雨如烟,勾勒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田园画卷。
-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以人间四月百花凋零与山寺桃花刚刚盛开形成鲜明对比,在惋惜春光逝去之时,意外发现山寺桃花带来的别样春色,富有情趣与哲理。
-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诗中描绘了四月雨后初晴的景象,天气清和,南山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晰,没有了柳絮的纷飞,只有葵花向着太阳,展现出初夏的清新与明朗。
- 《梅雨》——唐?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诗人在四月的成都犀浦镇,看到黄梅成熟,长江水滔滔,细雨蒙蒙,茅草屋易被打湿,云雾弥漫,河中漩涡涌动,描绘出一幅四月梅雨时节的景象。
-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晚桃》——唐?刘长卿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
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写出了四月山间深涧底桃花才将要开放,因地势较低,春风来得晚,感慨其无人欣赏,只能独自在幽林前绽放的寂寞。
-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馀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描绘了四月杭州的春日景象,天气晴朗,樱桃红艳、青豆配酒,绿草如茵、白鹅成群,春水涨满、船只轻快,微风吹拂,人们忙着蚕事,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画面。
关于描写四月的优美诗句有哪些?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暖意融融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筠 《 题望苑驿》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的《咏柳》
有关四月的美丽诗句有哪些呢?
唐诗宋词类的么??以下可作参考: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暖意融融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筠 《 题望苑驿》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的《咏柳》
如果是现代散文类的话,就多了,自己拿作文书看看就有了。。。。。
其他的写作文的话,可以想象下四月的景色,我眼里的四月
因为清明不就是四月的嘛,所以那时候雨多正常。。这个时候也是梨花桃花争妍竞美的时刻。另外我对四月最深刻的是碧绿的茶叶。每年这个时候,家乡就开始采茶了(老家是江南下一山村)。
那时候,早上还是有那么点冷滴,采茶的时候,碰上雨天的话,手指都冷的麻木了。。。咦,发现跟现在的天气很像嘛,不过早上会再冷那么一点点。。。。。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纯希望帮的上你。。。。。
乡村四月的诗句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之名号。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