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培知识 > 正文

关山月的古诗(《关山月》的诗)

0 新人999 新人999 2025-02-05 22:01 2

本文目录:

关山月的古诗

关山月的古诗

 最佳答案:

      # 《关山月》——李白

      原文:

      u003e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包含关、山、月三种因素的辽阔边塞图景,明月从天山升起,长风吹度玉门关,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战争景象,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征战之地不见有人还,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诗人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带来的痛苦。

      # 《关山月》——卢照邻

      原文:

      u003e塞垣通碣石,虏障抵祁连。

      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影移金岫北,光断玉门前。

      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

      赏析:此诗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思念闺妇的情景。征夫、闺妇天各一方,相思尤深,只能托付明月,寄语闺妇,希望她能时时思念。诗中通过塞垣、碣石、虏障、祁连等意象,描绘出边塞的辽阔和荒凉,衬托出征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关山月》——司空曙

      原文:

      u003e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

      野幕冷胡霜,关楼宿边客。

      陇头秋露暗,碛外寒沙白。

      唯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赏析:明月高悬,深夜月光如积雪般皎洁。边地原野布满冰霜,远游之人住在边关戍楼。关内秋露寒冷,关外寒沙洁白。只有故乡之人,听到笛曲会泪流沾裳。诗中通过描写边塞的寒冷、荒凉以及笛声,表达了边客的思乡之情。

关山月这首诗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释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翻译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
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

有关山月的诗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关山月》的诗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新人999

新人999

TA很懒,啥都没写...

Powered By Z-BlogPHP,Theme By 天兴工作室京ICP备2024087497号-25